龍風雲將此事發布出去自然也引起了大宋朝廷的注意,不過這也都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畢竟當地的官文全都撤走了,龍風雲肯定是要重新安排官員的,只不過聽說有不少他們大宋的文人百姓也對此事頗有興趣,宋徽宗和一些朝中官員感到有些不爽,但覺到臉面上有點過不去。

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畢竟是宋徽宗自己承認的炎龍軍的合法性,無論是在商業貿易還是其他方面一直都是互通有無的,並沒有提出過什麼限制條件,所以也不好阻撓百姓的選擇,最後只是出 臺了一條法令,凡是去成都府應試的文人考生不管錄取與否都不能再參加大宋的科舉考試。

宋徽宗的這個舉措無疑是想留住一些人,留住一些顏面,是最後的一絲掙扎,至於管不管用那就另說了。

至於這九個州縣的百姓對於龍風雲的接盤,大多都沒有什麼抗拒反應,甚至有些人感到高興,有不少人也都聽說了龍風雲和炎龍軍的一些事蹟,知道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能保護好他們的家園,而且賦稅很輕,這都是百姓們所關注的點。

如今換了主子,各地的商賈們也都主動的過來和炎龍軍聯絡感情,有送禮的,有送金銀的,無非就是給新主子留下個好印象,他們知道,新的政權就意味著新的規則,他們這麼做無非就是想著今後的利益,想讓新主子在制定政策上多照顧一下他們的利益。

龍風雲得知後,將所有送的禮物一律拒之門外,只留下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誠實守信方得始終!”

過來送禮的眾人有些人茫然,不知道龍風雲此話到底何意,不過有文化的人還是不少,一下就明白了龍風雲的意思。

龍風雲的意思很簡單,他並不想去幹涉誰的利益,只要你老老實實的做你的買賣,財富就能一直伴隨著你,只要你不違法亂紀坑害百姓錢有你賺的,不要搞一些旁門左道。

對於龍風雲的提點和敲打大多數人都熄滅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老老實實地去經營自己的買賣去了,只有一少部分頭鐵的人還在想著等新的官員選出來之後再去搞關係,賄賂當地的官員。

龍風雲還沒有想要成立一個國家的想法,大宋之前有燕雲十六州,那他就把他所管轄的這些州縣暫且稱為“十一州”。

要說一個新店開業都要搞個慶典,何況他接手了這麼大的一個地盤,所以龍風雲決定搞一個慶典,與各州百姓慶祝一下,順便向其他勢力宣佈一下他這個十一州新勢力的成立。

龍風雲和銀月她們商議了一下,這個慶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是炎龍軍閱兵,第二個是歌舞表演,第三個是開倉放糧救濟一下貧苦的百姓。

這三個部分自然每個都有它的不同意義,閱兵是要展示炎龍軍的軍事實力,表示我有保護好這一州百姓的能力;歌舞表演的含義是要讓自己的子民過上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要把日子過得像歌舞唱跳出的那樣美好;救濟百姓的意思是要表達對百姓們承若,今後人人都能吃飽飯,不用再為填飽肚子而發愁,一定能解決大家的溫飽問題。

雖然有很多人不能完全明白龍風雲的良苦用心,不過百姓們對這個新的統治者還是充滿好感的,幾乎每個人都能隱約地感覺到生活的新氣象,慶典的當天各州的慶典地點都相當熱鬧,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因為龍風雲的減輕賦稅和開倉放糧讓所有人暫時都有了飯吃,再沒有一個人餓肚子。

龍風雲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十足的底氣的,經過這麼多次的戰役,尤其是最近的西夏之戰,龍風雲得到的物資和財富堪稱恐怖。

雖然西夏皇室最後還是帶走了一部分,但是那可是滅了一個國家呀,雖然被大宋分走了一半,但也是天文數字,獲得的糧草和各種物資無數,接濟一些貧困戶那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龍風雲粗略地算了一下,即便這是一個州三年顆粒無收,他的炎龍軍兩萬大軍都能養得起,這還不算除了糧草之外的諸多物資。

況且三年顆粒無收這種事也是不可能的,龍風雲規劃了一下,除了原有的耕地和森林資源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開墾,他打算將這些土地利用起來,種植適合種植的農作物和經濟作物。

當然他也不是胡亂的開墾,必須要因地制宜,都是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

至於開墾這些土地需要的勞動力,龍風雲打算用錢去僱用,這樣既能解決一些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還能解決軍糧的問題,既然龍風雲想要降低農民們的賦稅,那就意味著財政的收入會大量減少,所以這個舉措可謂是一舉三得,農民的賦稅減輕了,軍糧問題解決了,就業問題也解決了。讓百姓們先吃飽飯才是第一位的。

不過這些問題龍風雲一個人可忙活不過來,他只是提出這些政策措施,具體的細節和實施還得等各州的官員都就位了才能進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