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北上抗遼(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當龍風雲琢磨著如何搞到戰馬的時候,皇上的聖旨來了。
“什麼事這麼急?”
龍風雲心中暗想。
上早朝的時候明明還沒有事,怎麼突然就下了聖旨,而且連明天的早朝都等不及說。
龍風雲不敢怠慢連忙跪下接旨。
聖旨上說剛剛得到訊息,前往宋遼邊境抗擊遼軍的童貫居然被俘了,讓龍風雲馬上前往戰場擊退遼軍,救回童貫,依然由譚稹帶隊,如今宋徽宗十分器重這二人的組合,希望他們能再給他帶來勝利的訊息。
龍風雲正愁著沒有機會去遼國,這好訊息就來了,至於怎麼能弄到馬,那就得看這次的表現了,只要宋徽宗高興,也不是不能商量。
聖旨上說叫他立刻啟程,所以龍風雲簡單地準備了一下便去譚稹那裡報到。
譚稹接到聖旨絲毫不慌,只要有龍風雲在,他相信自己這次一定還能躺贏。
譚稹說躺就躺,直接把指揮權交給了龍風雲,惹得其他幾軍的將領有些不滿,不過礙於譚稹的存在只能在心裡嘀咕,不敢表露出來。
由於有方臘的前車之鑑,這段時間大宋境內的一些起義勢力紛紛有所收斂,生怕宋徽宗將矛頭指向他們將他們滅了,所以迎來了短暫的太平,宋徽宗這次大方了一把,分派給譚稹十萬兵馬。
龍風雲就這樣率領著十萬大軍趕往北方戰場,直奔太原。
遼國自從得了燕雲十六州之後國力迅速提升,農業發達的燕雲之地使遼國由遊牧經濟轉為了半農半牧階段。尤其是經歷了檀淵之盟這百年間的發展變得更為強盛。
遼國有史以來就對地處中原的大宋虎視眈眈,如今金國崛起與遼國為敵,遼國擔心金宋哪一天結盟在了一起對付自己,所以有不少遼國大臣都主張攻宋。
他們都認為大宋軟弱,柿子要挑軟的捏,所以這次的軍事行動實際就是為了試探大宋,一是試探大宋的態度,而是試探大宋的軍隊戰鬥力。
兩國和平相處了百年,雙方對彼此的實力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所以這才加以試探,倘若大宋真的像傳聞中的那樣不堪一擊,遼國絕對會出更多的兵力南下侵宋,將這塊肥肉夾入碗中。
開始的時候童貫主要是以防守為主,幫助太原守軍固守城池,童貫帶來八萬兵力加上太原原有的兩萬一共十萬兵力,但是童貫第一戰就敗了。
遼軍雖然只有三萬兵力,但是軍隊中有不少重甲騎兵,十分勇猛,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在遼軍面前根本不足畏懼,一開始交鋒便出現了敗勢,童貫只能收兵,固守城池,好在有了城防,再加上兵力遠多於遼軍,所以雙方一直僵持不下。不過沒多久童貫便得到了譚稹大勝,生擒方臘,剿滅方臘幾十萬大軍的訊息。
童貫這下坐不住了,他可是知道,當時譚稹的兵力被抽調了一半隻有七萬兵力,竟然這麼快就剿滅了方臘幾十萬大軍,不由得讓他產生了急切的情緒,因為聰明的人都會想到,譚稹既然能以七萬的兵力剿滅方臘,那就說明他童貫在的時候也沒起到啥作用,有沒有他人家都能獲勝。
而且這大半個月來自己這邊一戰未勝,只是龜縮在太原城中防守,每當童貫想起龍風雲當初拒絕他的情景他都不由得心中生恨,枉他對其如此看重,要是龍風雲跟著自己,現在說不定也能大勝一場了。
童貫越想越氣,心道沒有你龍風雲我一樣能贏,於是決定夜裡偷營,在某天的深夜親自帶兵去偷襲敵營,結果偷襲未果,反被活捉,成了階下之囚。
守城的將領名為郭業,他並沒有同去,帶著三萬人馬鎮守太原。
沒料到天還未亮就收到了童貫戰敗被俘的訊息,所幸童貫帶去的六萬人馬並沒有死光,還逃回了兩萬餘人,但是此事重大,郭業連忙將訊息傳回了東京,這才引得宋徽宗下旨急召譚稹,龍風雲前去抗遼,營救童貫。
童貫乃朝中重臣,宋徽宗不可能無動於衷,而且遼軍虎視眈眈,就在太原城外,宋徽宗不可能不管。
龍風雲萬萬沒有想到,童貫這次被俘還跟自己有關係,此時的童貫可謂是恨死了自己。
龍風雲並不知道這些,數日後大軍終於抵達了太原,與守將郭業瞭解了一下情況。
經過了解,城外的遼軍一共有三萬兵力,但是其中的重甲騎兵兇猛異常,即便兵力佔優但卻根本打不過,只要對方的騎兵一衝起來這邊就開始抵擋不住,出現潰敗。
“這次就要仰仗譚大人和諸位將軍了~”
郭業說完抱拳行禮。
“好說好說,容我們商量一下作戰計劃。”
“是。”
譚稹知道龍風雲一定會拿出作戰方案,所以也不參和讓龍風雲自己去研究。
龍風雲立刻召開作戰會議,讓團隊的諸位將領暢所欲言。
這裡都是自己人,所以眾將有啥說啥,雖然他們所提的建議多數都有瑕疵,有的甚至是下下之策,不過龍風雲很喜歡這種氛圍,上戰場打仗可不能光憑一腔熱血,必須的動腦子,以最低的代價取得戰爭的勝利才是龍風雲的戰爭法則。
腦子這東西只會越用越活,只要可動腦就比不動腦強,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