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討伐邕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親人!”
“親人!”
眾將士聞聽龍風雲之言頓覺胸中湧起一股熱血,紛紛開始振臂高呼,每個人的心中都生出了一種莫名的情愫。
劉淵活了大半輩子也從未見過這般場景,不禁心中觸動,看來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眼前這個剛剛收下的義子絕非常人,說不定真的能如他所說,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龍風雲三人洗漱一番整理了一下儀容,立刻召開會議。
邕州雖然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談不上百廢待興,但是既然龍風雲接手了,就要好好規劃一番,提高一下百姓的生活質量,好好地發展一下,尤其是得解決自己帶來的這麼多人馬的吃飯問題。
除了龍風雲手下的諸位將領,劉淵,趙晉和原來的知州周政也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周政對邕州的情況最為了解,於是將邕州的大致情況跟龍風雲彙報了一番。
邕州幾乎地處在大宋的最南端,屬於亞熱帶氣候,氣候溫暖溼潤,光照充足,十分利於作物生長。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以水稻玉米和甘蔗為主,同時盛產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和黃紅麻等重要作物。
邕州這地方其實物產和動植物資源都相當豐富,這裡盛產最多的就是水果,幾乎亞熱帶的水果種類這裡都有,而且南部靠海,各種魚類海產資源也頗為豐富。
唯一的缺點就是平原佔比較少,多數為山地丘陵地貌,不過這裡的百姓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人口少卻資源豐富,少數不足的物資也可以透過交易來獲取。
如今小小的邕州以有近兩萬兵力,軍事方面龍風雲並不用太過擔心,即便朝廷派兵來剿龍風雲也有把握守住城池,除非宋徽宗將常年征戰的西軍調過來,一般的軍隊龍風雲還真沒放在眼裡。
不過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守城的物資龍風雲讓趙晉去準備,多囤積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接下來民心需要安撫,畢竟邕州換了主人,龍風雲必須有所動作,向百姓們示好,先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倒不是怕百姓們造反,而是怕人口外流。
百姓才是自己發展壯大的基礎,農業生產,商業運轉都離不開老百姓,而且壯大軍事力量也得有新鮮的血液才行。
經過眾人商議,龍風雲最後打算先實行兩個措施,第一就是減少賦稅,這一點至關重要,第二就是開倉放糧接濟一些比較貧困的百姓,先得到百姓的支援,之後的改革就會容易很多,也能攏住人心。
龍風雲這一萬多人馬的口糧暫且不用擔心,之前剿匪得了不少的糧草,再加上邕州的餘糧足夠軍隊兩年的消耗。
雖然暫時的糧食問題不用愁,不過農業的發展絕不能等沒了糧食再想辦法,應該立馬規劃。
龍風雲瞭解到此地多山地丘陵地形,於是打算把一些山地地區運用梯田的技術進行開荒,種植水稻,這地方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這一年下來的收穫還是相當可觀的。
龍風雲的想法是在儘量不打擾原住民的前提下先施行一些措施政策,以後的改革再慢慢逐步完善。
龍風雲和銀月畢竟是來自現代社會,所以會有很多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但是二人過去也都沒從事過相關的工作,所以也屬於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還不成熟,需要逐漸完善。
如今邕州的管理層大多數還都是武官,缺少行政的文官,很多事還需要龍風雲親力親為,龍風雲打算再挖掘一些行政人才來幫助自己管理邕州。
不過龍風雲還是決定先把之前的這些想法先實施下去再說,飯得一口一口吃,也不能太急。
龍風雲的這些舉措實施下去立刻得到了百姓們的擁護。原本一些百姓得知邕州易主還有些擔心,還在觀望,結果得知有這些好事立刻打消了背井離鄉的想法。
龍風雲的舉措反響不錯,甚至訊息傳出之後有一些周邊的州縣百姓慕名未來,想要來到邕州討生活。
不過來的都是一些極為貧困的百姓,有流浪漢,有難民甚至一些乞丐,都是奔著免費發放的糧食來的。
龍風雲得知之後不憂反喜,原本開墾梯田的工作正卻人手,眼下都是一些軍士在做農活,這下正好可以將這些人吸納進來,僱用他們去開墾農田。
於是龍風雲立刻張貼榜文,昭告此事。只要同意來做這份工作,不但管飯而且還給工錢,這些人都是為了討口飯吃想找個營生餬口,一聽說有這等好事自然紛紛前來報名。
就這樣,來邕州的人越來越多,僅十餘天就外來了五六百人,龍風雲將派遣下去務農的軍士完全抽調了回來。
這些新開墾的梯田暫時定為軍用,等到收穫軍隊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儲備糧食,糧食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龍風雲還特意撥款去收購耕牛一部分用於梯田的耕作,一部分分發給家裡勞動力不足的農戶,進一步得到了百姓的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