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龍風雲若是見到一定能認出來,此人正是曾經在梁山上的吳用,原本被龍風雲送了官府,被刺字發配,結果在發配的途中被人所救,之後投靠到了方臘這裡。

方臘既然能成為一方梟雄自然有其厲害之處,據說此人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有很強的組織能力。

而且不管對方是什麼出身,只要有能力想要投靠自己的一律收為己用。

方臘見吳用頗有伎倆謀略便讓其做一名謀士,結果吳用也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其不是混吃混喝之人,在方臘攻城掠地的時候沒少出謀劃策,因此後來被方臘提拔為軍師,在軍事行動上給自己出謀劃策,加以重用。

“陛下可在為宋軍之事煩心?”

“是啊,如今我們折損數十萬兵力,太子被俘,皇弟和呂元帥被殺,用不了多久便會繼續南下,怎能不讓朕心煩?這次的宋軍不好對付啊~”

“臣有一計,想必會對我們有利。”

“哦?什麼計策?快快講來。”

方臘立馬來了精神,自己正為此事發愁,有人來獻計自然是高興。

“臣聽說遼國最近一直在北方有動作,不如我們點一把火……”

“哦?你是說讓他們把動作搞大?”

“不錯,假如真能讓遼國動手,那我們這邊的壓力定然會變小,如今西夏鬧得厲害,大宋正對西部增加兵力,宋軍如今兵力吃緊,到時候撤軍也說不定。即便不撤軍,宋徽宗也定然會給童貫等人施加壓力,不僅沒有兵力增援反而會讓其限期破城,到時候我們就有了主動權,說不定還能救回太子。”

“嗯,軍師說的在理,那如何讓遼國動手呢?”

“臣不才,願意親自去一趟遼國,說服遼人攻打大宋。”

“哦?如此甚好,有軍師前去,此事定成。”

方臘聞言大喜,吳用主動要給自己分憂,方臘自然不吝嗇地誇讚一句。

“臣自當為陛下分憂。”

“好,就依軍師之言。”

的確如吳用所說,如今的朝廷的確兵力緊張,北邊有遼國和金國,西邊有西夏吐蕃,皇城需要守衛,國內除了方臘,其他的起義軍也有不少,只不過規模沒有方臘這麼大,可謂是內憂外患,需要兵力的地方實在是不少。

童貫跟宋徽宗要人,增加兵力,但是宋徽宗根本拿不出,完全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各地招募的軍士也是寥寥無幾,沒人願意從軍。

宋徽宗只能發些錢糧安撫,增派不出兵力。

雖然蘇州之戰大勝,但是平南軍也損失了兩萬兵力,宋軍的確孱弱,除了龍風雲手下的兵,其他人手下的軍士戰鬥力都不強,要不然龍風雲手下的兵也不可能搶到那麼多的人頭,

所以傷亡也不小。

方臘這邊還有五十萬的兵力,雖然分散但也不容小覷。

沒有兵力的補充,童貫只能讓傷兵先養傷些時日,儘量等傷好了再征戰,畢竟有生力量就這麼多,日子還得算計著過。

只要是沒傷到骨頭的都好說,皮外傷恢復得比較快,還來得及上戰場。

正當平南軍休養得差不多,準備再次南下的時候,朝廷突然傳來旨令,說要抽調八萬兵力到北方抵禦遼國的侵犯。

這一旨令讓眾人有些猝不及防,本來兵力就少,如今還要抽調走八萬,這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如今只剩下五萬兵力了。

童貫也被宋徽宗調回,說是要回去統領北方軍隊。

本來這事跟龍風雲的關係不大,不過童貫這邊卻找到了龍風雲談話。

龍風雲如今是平南軍裡的寶貝疙瘩,童貫自然是希望能帶著龍風雲回去,在他的手底下做事,所以找到龍風雲。

之所以是詢問而不是命令,是因為龍風雲從開始的時候就是譚稹手底下的將領,所以在譚稹的點頭下,徵求龍風雲的意見。

譚稹和童貫的關係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同朝為官平時都是逢場做戲,只是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這次談話譚稹也要求在場,就是怕龍風雲不敢不從,給龍風雲點心理安慰,意思是我也在,你也不用非得答應童貫。

龍風雲自然是希望留在這裡繼續南下,因為他有任務沒有完成,但是一旦拒絕童貫,那肯定就要得罪童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