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火苗
章節報錯
李清明深知一個道理,源於唯物史觀的道理,那就是人永遠不能超越歷史,尤其是被歷史限定的人,無論……多麼厲害的人。歷史就是歷史,它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一切,同化一切,不服這個道理的人,有本事就拿塊石頭砸天試試。
基於這個最樸素的判斷,李清明從一開始就沒有設定過什麼崇高的理想……讓小卡做這件事,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嘗試建立一支完全屬於他的武裝力量,這句話的重點是嘗試,僅此而已。
離開煜中城向南走了三十里,周遭變得荒涼,一個不靠近森林的河壩,李清明終於見到了這段時間小卡工作的成果……九個少年。
一座簡易的木屋,這裡是他們的宿舍,外面有一個簡單的土壩,佇立著幾個鍛鍊身體用的木頭架子,形似單槓雙槓……木屋的旁邊,有一座小木棚,有鍋碗瓢盆等等炊具,一張大桌子,這裡是他們吃飯的地方。
“他們的生活作息,嚴格按照東家規定的一日生活制度來。每個少年輪流做飯,當然是有好有壞,不過都可以下口,都在進步。”
小卡對李清明說:“這會兒,他們正在午休。”
李清明點點頭。
小卡走到宿舍前面,拿出一個小哨子,鼓足氣吹了一下,“滴滴”聲驚起不遠處的一片小鳥。
大約過了十幾二十個呼吸的時間,宿舍裡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隨後數道身影快速跑出來,在宿舍前面排成一個一字隊伍。他們看上去都是十三四歲的人類少年,眼神中透露著茫然和侷促,他們都將目光聚向小卡。
小卡小聲對李清明解釋:“根據東家的吩咐……這九個少年都是我在大鄭北境救下來的孤兒……一些年齡不在這個區間的,或者意志不堅定,不適合幹這一行的,都送交給附近遇到的那些人族了。”
李清明點點頭。
小卡又說:“他們已經在這裡待了一個多月……都是按照東家此前說的那種方式訓練的……”
“嗯。”
小卡上前,站在九人前面,尾巴緩緩晃動,目光則在九人身上掃過,忽然中氣十足地下口令:“立正!”
“向右——齊!”
“向前——看!”
“稍息!”
“立正!”
九名少年應聲而動,雖然說不上整齊劃一,但在小卡的口令下也算得上有板有眼,李清明十分滿意地點點頭。小卡將隊伍整頓整齊,轉過來,走到李清明旁邊,說:“東家教的這一套口令……很簡單,但是很有效。”
這九個少年,是李清明讓小卡在混亂的大鄭北境收留下來的。自從上一回在尹鶴空手裡吃了點虧,讓他意識到必要的武裝力量是需要的……雖然目前辛家是養了一些三流甚至二流的武力,但是畢竟是僱傭關係,而且能夠直接由自己支配的力量……還是不夠。所以條件允許的話,倒不是不能自己培養一支。
當然就想到了現代軍隊的訓練方式。
首先,要培養的不是武力,而是要樹立他們的紀律意識……譬如令行禁止啦、絕對服從指揮啦之類的,接下來是簡單的佇列素養,而這些東西都是相輔相成的……小卡有從軍的經歷,這些道理跟他講一下,點一點就明白了,由他來做教官,效果挺不錯的……至少目前看來,這一個月的訓練還是有了初步的效果。雖然少年們還是那個少年,一點點兵味已經有了雛形。
不過,還不夠。
在李清明的構想中,接下來呢,要教給他們唯物法。
這一點很重要,這個世界是玄幻的世界,沒有元力,就形成不了戰鬥力,沒有戰鬥力計程車兵,沒有任何意義。但李清明自己並不懂儒釋道的系統知識,上次點撥了圓通純屬巧合,於是他就想著……能不能把唯物法教給這個世界的人,讓他們也能像自己一般擁有掌握元力的能力。
當然,李清明準備教給他們的只是認識世界的方式方法……關於意識形態的東西,那是另一個層面的。讓這些少年覺醒關於階級的意識,那就很荒唐了。或許,在講唯物論的時候,會在他們心裡種下什麼,不重要。要告訴他們的是,這個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遵循一些特定的規律,譬如矛盾啦、運動啦、聯絡啦等等等等……僅此而已。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構想。甚至很殘忍地說,這些少年僅僅是一個試驗品,要看看自己的唯物法,究竟是一個屬於自己的限量版巧合,還是可以廣而推之的可以與儒釋道並列的“法”。
要提前做好他們不能控制元力的心理準備。不過倒也沒有關係,反正最壞的結果……過了一下做軍官的癮,小打小鬧一番,旁人大抵會看做是一場遊戲罷了。當真如此,就給這些孩子安排一些可以穩當度過餘生的事情來做,也算對得起他們了……畢竟,遇不到自己,遇不到小卡,他們的命運悽慘又恐怖。
李清明也明白,如此亂七八糟弄出來的“兵”,還遠遠達不到那個世界人民軍隊的標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是沒有“軍魂”的。
人民軍隊之所以厲害,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為了理想和信仰而戰的,所以他們有堪比鋼鐵一半的紀律,鋼鐵一般的意志,他們不畏生死,敢於為守護的東西拋頭顱灑熱血……然而,這些少年,他們將來為什麼而戰呢?
說到底,目前只能說是為了他李清明而戰,哪怕強行拔高一點,也只能說是為了辛家……或者為了生存,為了報恩。
小了,格局太小了。
如此就算可以訓練出一隻小隊,也不會比這個世界的其他軍隊強到哪裡去。
所以,不能抱有太高的希望……這是一次試驗,最大的意義僅僅是……看看唯物論能否更這個世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聯絡。這樣想著,心裡便不會抱有什麼祈盼,也就不會失望了。
當然……如果真的有什麼驚喜,也是好幾年以後的事情了。少年們才十四五歲,等他們真的可以做什麼,有了自己的判斷,再讓他們自己想想願不願意為自己效力吧。
在此之前,就當是做慈善,養著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