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華夏財經學院的名譽教授顧正清。

在前十天左右,發表了一篇關於我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論文,並論證了未來牛市的可能,在經濟學界和金融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熱烈的討論中,論文得到了官方的重點關注。

隨後,各大官媒開始轉載,鼓吹牛市起航的聲音,也開始出現在各大分析師口中。

這篇論文切中了官家迫切想要發展資本市場的心理,於是在官方的推波助瀾下,進而迅速出現在全國各種財經、經濟報刊上,成了一篇影響力深遠的論文。

同時,論文後面。

那一個名叫‘蘇越’的名字,也開始光芒四射。

能夠代表官方發聲的論文,其價值幾何,對於體制內的人們來說,尤為清楚。

論文的影響力還在繼續發酵,而許多重點大學在查清楚蘇越的身份之後,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丟擲了橄欖枝,華夏財經大學亦不例外。

王長軍在接到各大重點大學招生辦電話的那一刻,已經笑得合不攏嘴。

他從未想過,自己一個普通中學的校長,在這些人面前,也會有如此風光的時候。

論文的影響力還在繼續深化。

這時候,王長軍已經知道,無論蘇越的高考成績如何,也許他根本就用不著高考,只要拿到高中畢業證,正常畢業,就能順順當當地進入別人夢寐以求的重點大學,甚至那些願意丟擲橄欖枝的全國名牌大學。

蘇父和蘇母不懂什麼金融,也不知道論文的影響力有多大。

可當許多大學的招生辦老師,提前大半年的時間,開始聯絡他們,他們就算再笨,也知道兒子的大學夢,即將成為現實。

蘇小月聽見連國內排名前列的名校,也開始聯絡哥哥,不禁喜極而泣。

“蘇越,恭喜啊,隨著我二叔的一篇論文,你現在可是聲震南北,成了金融界的名人了。”華信證券股票交易室內,顧雲汐微笑地道,“現在你應該不用考試,就能上大學了吧?真是羨慕。”

“還是需要考試,只是沒那麼辛苦而已。”蘇越笑道。

就算是特招,不用高考,但招生學校的基礎考試,還是要走個過場。

顧雲汐想到二叔給了蘇越這麼大的名聲,提前為他鋪好了前往大學的路,心裡隱然有些嫉妒。

不過這種情緒在她心裡只是一閃而過。

她知道這些,都是蘇越應得的,是他靠自己的能力掙來的,自己當初讀書的時候,沒這種天賦,自然也怨不得二叔。

“你不是喜歡期貨交易嗎,怎麼跑股票這邊來了?”顧雲汐轉移了話題,問道。

蘇越盯著交易介面,說道:“滬銅最近一直在小範圍震盪,根本沒有什麼機會,只能轉股票這邊來了。”

“二叔那篇論文一出,最近股市的關注度暴增,成交量也開始緩慢爬升。”

顧雲汐看著交易介面上的一片紅色,繼續說道:“你們倆預測的那一場轟轟烈烈大牛市,也許……真的會到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蘇越笑道,“投資者信心這場東風,在官方的大力宣傳和引導下,我想不會延遲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