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添越資本’集團暫停與新橋資本的談判,以及‘平安集團’徹底退出深發展股權專案的競爭,其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新橋資本的要價太過離譜,而是因為‘橫濱投資銀行’的破產,讓他們均意識到了金融危機重新席捲而起的動機,紛紛對深發展的未來,報以悲觀態度,所以才放棄了收購。”

“對,有道理!在橫濱投資銀行破產訊息沒出來前,無論平安,還是‘添越資本’集團,那都是積極參與的啊,結果……在橫濱投資銀行破產訊息震動市場之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

“這必然是經濟基本面上出現了大問題,也必然是兩家機構,都認為未來……十分悲觀。”

“天啊……如果蘇總也認為未來十分悲觀的話,那就要趕緊逃了。”

“對,蘇總的判斷,從沒有錯過,這次他們集團放棄參與深發展專案,必然是發現了市場危機的訊號。”

“賣,賣……”

“趁著經過一輪炒作之後,深發展流動性還相對充裕,明天必須把手裡的籌碼全部賣掉,我要空倉,必須空倉。”

“對,不能再犯虧損死扛的錯誤,必須相信蘇總的判斷。”

當各種利空訊息開始瀰漫市場,收盤後的網路各平臺財經討論區,投資者悲觀的情緒,油然而生。

當然,這裡面,也不乏‘添越資本’誘導市場情緒的手,在背後推動。

下午4點,意識到市場風向完全不對,意識到手裡香餑餑的深發展股份,其價值又開始急速貶值的新橋資本總裁克勞德·切爾曼,急忙主動聯絡平安集團和‘添越資本’集團這兩個主要買方。

“抱歉,切爾曼先生,集團已經決定放棄深發展專案,我也沒有辦法。”

平安集團副總梁明峰在接到克勞德·切爾曼的電話之後,輕嘆了一聲,說道,“明天,保監會的工作組,就會進駐我們集團保險業務部,同時馬總也被保監委員會約談,無論從集團的內部事務方面,還是集團的資金方面,都不允許我們繼續在深發展的專案上耗下去了。”

“當然……切爾曼先生如果能夠以目前的市場價,折價40%出售手裡深發展的股份。”

“並且其轉讓股份的支付條件,按照我們最初的協議履行,我可以向集團再爭取一下,恢復與你們的談判,如何?”

“梁總,你不覺得你說的條件,有些可笑嗎?”克勞德·切爾曼被梁明峰給氣到了。

梁明峰咳嗽了一聲,正經地說道:“今天的新聞,你看了嗎?橫濱投資銀行在接受政府挽救之後,還是免不了破產了,這意味著什麼,你應該清楚,金融危機並沒有過去,全球經濟依然在向深淵中滑落。”

“深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可以稱道之處。”

“我們接盤你們手裡的股份,是幫你們在化解風險,而使我們集團承受風險。”

“如果金融危機,再一次全面爆發,你們手裡的深發展股份,將一文不值,而深發展……我可以斷言,沒有央行的全力救助,它撐不過下一次信貸風暴。”

“切爾曼先生覺得我華國央行,會在下一次極大可能到來的,甚至更強力的金融風暴面前,全力託底這家並非我國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嗎?它的規模,並非很大,就算破產,也不會給我國金融業,整個金融系統,造成嚴重的傷害。”

“所以……我勸切爾曼先生還是實際一些,合理報價,我們合理談判,才是你們安全退出的一切基礎,不然……你們在深發展的這筆投資,大機率會成為拖垮你們新橋資本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然……我也勸切爾曼先生,別把希望寄託在‘添越資本’集團身上。”

“‘添越資本’集團是一頭狼,而並非一頭肥羊,從它建立到現在,所有盯上它肉的資本機構,無論國內、國外,都被它撕咬地遍體鱗傷,你們想在他們手中討到便宜,賺足利潤,根本就不可能。”

“現下危機剛剛顯現,悲觀情緒,尚沒有徹底蔓延。”

“切爾曼先生還有一絲談判的主動權,若等到市場悲觀、恐慌情緒,持續升溫,深發展股價跌回原點,甚至創出歷史新低,你們……恐怕想退出,都找不到能夠承接的資方了。”

“梁總不愧為平安集團的業務談判專家。”克勞德·切爾曼呵呵笑道,“一本正經的危言聳聽,很有一套啊!”

梁明峰輕笑道:“切爾曼先生看來是不打算信我了?”

“折價40%,不可能!”克勞德·切爾曼調轉話鋒,“按照目前市價,折價10%,全現金支付,這是我的底線。”

梁明峰聽見這個回答,冷笑了一聲,說道:“切爾曼先生,看來你還在夢裡,並未醒來,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到你們為什麼會在短短一個季度中,投資虧損超過20億美元,直接將新橋資本拖入深淵,多年投資成果毀於一旦。”

說完,梁明峰也不等克勞德·切爾曼心頭暴怒,直接結束通話了電話。

橫濱投資銀行破產暴雷之後,全球投資者,對於未來經濟短期內,會越發悲觀,對外的擴張性投資,也會越發謹慎。

深發展銀行,處於虧損邊緣,並非什麼優質資產。

在全球經濟未來預期再一次急轉直下的局面中,這種資產,根本無人競爭,所以……談判,也必然會從之前的賣方市場,轉變成買方市場。

梁明峰深知這一點,所以對於克勞德·切爾曼,根本沒有絲毫客氣。

當然,集團已經放棄了深發展專案,暫時沒有錢來支撐這個專案的收購,他這麼說,也只是抱著萬一的可能,迫使新橋資本賤賣手裡的深發展股權。

如果對方真的賤賣……

那他完全可以藉著機會,再說服集團股東和其它高層,對這個專案收購案,進行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