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華人,你就這麼看好他?”

本傑明·戴爾注目著蘇越和卡洛兒交談的場景,沉默了好半天,才回應尤利西斯:“金融交易市場,締造一個傳奇容易,但毀滅一個傳奇,也很容易,他太年輕,‘添越資本’集團擴張得也太快,並不見得能夠長期穩住啊!”

“我在金融交易市場、資本市場,從業快25年了。”尤利西斯說道,“別的也許不行,但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

“你們應該研究過‘添越資本’集團這家公司吧?”

“金融危機前,這就是一家不起眼的資本小公司,金融危機後,卻一躍成了當下全球數得著的資產管理大集團。”

“規模擴張,確實迅速,也駭人聽聞。”

“但它的擴張,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集團利潤的繼續再投資,並非來自於槓桿資金,風險性極小。”

“現在這家集團的賬上,應該還堆著數百億美元的純利潤現金。”

“這是極為驚人的,放在全球所有集團公司中,它的現金流,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資產管理公司的淨利潤率,並不高吧!”本傑明·戴爾說道,“‘添越資本’集團,在最近一年中的併購專案和收購的資產規模,不下800億美元,稱為併購狂魔,也不為過,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槓桿資金?”

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於‘添越資本’集團的瞭解,並沒有深入到能夠全面解析‘添越資本’集團的內部具體財務資金組成的程度。

但尤利西斯是個華國通,又加上巴克萊銀行,是‘添越資本’集團的資深盟友。

所以尤利西斯對於‘添越資本’集團的內部情況瞭解,遠比本傑明·戴爾這個只能從外部資料瞭解‘添越資本’集團資本擴張的傢伙清楚。

“我在華國,認識了一位持有‘添越資本’集團核心基金,‘添越4號’對沖基金份額的朋友。”尤利西斯回道,“我的那位朋友告訴我,‘添越資本’集團,在這支對沖基金成立之時,制定的申購合約裡,寫明瞭利潤分成條件。”

“即當基金年度淨值大於100%之時,‘添越資本’集團這個管理方,享有100%盈利後的餘下盈利,50%的盈利分成權利。”

“他還告訴我,在這支規模巨大的私募對沖基金中。”

“‘添越資本’集團,本身還佔有超過40%的基金份額。”

“這導致了他們在金融危機中的暴利收割,其80%的鉅額盈利,粗略估算高達1000億美元的盈利,都進了集團的淨利潤裡面。”

“我們巴克萊銀行,一年的淨利潤不到100億美元。”

“雖然有著數千億美元的資產,但能夠動用的自主現金流,撐死了也只有幾十億美元,我想你們整個羅氏家族集團,也不過如此。”

“1000億美元的自主現金流啊……”

“當前的資本市場,除了國家政體資本,我想不出來還有那個集團公司,能夠拿得出這麼大筆資金,而不影響集團運營的分毫風險。”

“所以……我認為,‘添越資本’這家集團,在全球的擴張雖然十分迅猛,但負債率,因為現金流的極度充裕,恐怕是極低的。”

“它的資產規模,在急速膨脹,但風險性,應該一直保持在極低的位置。”

“這位蘇董事長,簡直是資本市場的鬼才,財富積累速度,實在誇張,只用數年時間,即完成了伯克希爾幾十年的積累。”

“現在,這家集團的體量,單是資管體系,應該有伯克希爾的一半了。”

“其投資業務和銀行業務,恐怕也要抵得上半個高盛了。”

“戴爾先生,不要看他年紀小,就輕視他,從我和他第一次見面算起,這差不多一年半以來,輕視他的對手,包括貝來徳在內,可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現在唯一幸慶的,便是在關鍵時刻,選擇了與他合作,而非成為他的對手。”

“不然……巴克萊銀行,絕對沒有現在的繁榮局面。”

本傑明·戴爾聽著尤利西斯的話,越聽越是吃驚,輕輕笑道:“老朋友,你把人捧得太高了吧?難道是年紀越大,心氣反而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