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時代的拐點(第2/3頁)
章節報錯
蘇越看了眼時間,股市已經收盤了,市場的狂風驟雨,不管怎麼演變,也只能等待著週一,才能反映到金融交易市場上。
他的記憶中,希臘債務危機的根源,由來已久。
早在2001年,希臘為了加入歐元區,為了符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求助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為其制定‘貨幣掉期交易’方式,從而掩蓋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使希臘在賬面上符合歐元區成員國標準開始,這一顆‘債務危機’的雷,便埋下了。
在高盛集團的操盤下,這一被稱為“金融創新”的具體做法是……
首先,由希臘發行一筆100億美元,或者說日元、瑞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國債,然後讓其分批上市。
隨後,這筆國債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提供的美元兌換成歐元。
到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將其換回美元。
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就沒有文章可做了。
事實上,在高盛的‘創意設計’下,他們透過這種形式,人為的擬定了一個匯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臘貸出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
即假如1歐元以市場匯率計算等於1.35美元的話,那麼希臘發行100億美元可獲74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匯率,使希臘獲得84億歐元。
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貸給希臘10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資料裡,因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後才歸還,這樣,希臘有了這筆現金收入,瞬間使國家預算赤字從賬面上看,降低到了僅為GDP的1.5%,隱藏風險,符合了加入歐元區的標準。
在為希臘成功加入歐元區的操盤行為中,除了這筆借貸……
高盛還為希臘設計了多種斂財卻不會使負債率上升的方法。
比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的收入作為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取現金的方式在統計中不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
透過這些新型的所謂‘金融創新’手段,高盛從這些服務和借貸當中,在當時,共拿到了3億歐元的佣金。
然而……再完美的謊言,也始終只是謊言。
希臘透過這種手段,隱藏公共債務,進入歐元區,隨著時間推移,隱藏的債務窟窿,只會越補越大,最終致使財政出現支付能力不足,引發全面性的國債兌付危機。
就算這一次,希臘沒有遭遇經濟滑坡,還能繼續把窟窿補下去。
那麼,在未來……
當希臘國家經濟,出現些許問題的時候,一樣會將其債務危機,迅速暴露出來,而且那時候,後果會更嚴重。
透過集團歐洲分公司發回來的情報檔案。
蘇越發現,高盛早就預測到了在自己為希臘制定的這套‘金融創新’規則下,希臘國債危機,在未來某個時間段,必然會爆發的事情,所以在2年前,即透過德國銀行,購買了20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用於對沖對希臘的投資,將自己的投資風險,完美轉嫁到了德國銀行身上,把自己撇了個乾淨。
“很完美啊!”蘇越想及高盛集團的操作,感慨地道,“九年前,埋下的這顆雷,終於到了引爆整個歐元區的時候了。”
整個歐洲……
蘇越相信,絕不止希臘一個國家,有這種隱藏性的債務問題。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下,歐洲經濟競爭力相對不強,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許多國家,肯定也同步使用了高盛發明的這種‘創造性會計手法’,現在……逼近10年期限,基本上都已到了危機爆發的邊緣。
可以預見……
希臘國債危機,全面爆發,極有可能只是第一張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這不止是對我們‘添越資本’集團,是個機會,對於國家經濟體來說,對於華幣國際化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蘇越眼裡光芒閃爍,“時代在這裡,應該有個拐點了,而我們……也只有站在國家經濟體這個巨人的肩上,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擁有更足的底氣和更為美好的未來。”
想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