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金融危機之慘烈,遠超98年之時,咱們華爾街大規模的基金公司和金融機構倒閉,整個金融交易市場,都被信貸風暴給血洗,我們……必須要做好長期準備了,這個時候,我們的目標,是活下去,而不是盈利。”

在吉拉·爾德的話語中,貝來徳資本集團,各支股票型基金,開始全面斬倉。

數百億,乃至千億級別美元的場內持倉資金,將以最快的速度,流出場外。

於此同時,威靈頓、北方信託、高盛、摩根、保德信、美國資本集團、紐銀美隆,富達、道富、領航……一眾的大型資管巨頭,都在拼命出場,減持一切的股票、債券、期貨、外匯多頭頭寸。

就連伯克希爾公司。

巴菲特老先生,在面對著眾議院出人意料的結果之時,內心那種堅定的看多想法,也有所動搖。

他信仰的是價值投資,但價值投資,並不是對股票死拿硬捂。

當市場面臨系統性風險的時候,當金融危機全面來臨,並短期內,不會過去的時候,他也並不提倡死扛。

幾十年過去了,他依然還記得他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如何破產的。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兩部著作,影響了無數的投資者,也開創了‘價值投資’這條康莊大道。

然而,一生踐行自己信念,一生踐行‘價值投資’的格雷厄姆。

卻毫無意外地倒在了1929到1932的金融危機和美國大熊市中,虧光了所有家產和一切的資本。

這是他應當吸取的教訓。

此時的伯克希爾,早不是他年輕時候,資產和資金薄弱的時候。

但儘管伯克希爾有足夠的資金,能夠讓他不斷地進行抄底,不斷地去補倉,打底成本價,可在不可預測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之中,能不能扛到最後?他所認為的優質資產價值,會跌到哪個地步,才會迎來大反彈,誰也無法提前知道。

“怎麼了,老夥計?”彼得·林奇看見巴菲特望著暴跌不止的道指發呆,忍不住問道,“連你也開始動搖了嗎?”

巴菲特偏頭看著彼得·林奇,問道:“你覺得呢?”

“不是1929年了,我們的政府,儘管常常讓人失望,但國家還是富強的。”彼得·林奇說道,“能夠淹沒你、我的金融危機,怕是我們死去之前,很難看見了,沒什麼可怕的,恐慌和貪婪,本就是雙生子,‘市場貪婪我恐懼,市場恐懼我貪婪’,這話……還是你曾經說過的呢?怎麼這時候,就忘了呢?”

“我們手裡,還有700億到900億美元的現金呢。”

“就算道指跌去70%,重複經濟大蕭條時代,我們也能撐到最後。”

“沒關係的,都快80年過去了,咱們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抄底……這個時候,還是應該貪婪一把啊!”

“也許錯過這個機會,後續好幾年,都見不到這麼便宜的市場資產了。”

巴菲特看著彼得·林奇,滿是皺紋的臉上泛出滄桑的笑容,說道:“還是你樂觀,好吧……抄底,咱們共同做個市場的死多頭。”

在二老的共同決定下。

伯克希爾相關基金,做出了市場反人性的舉動,逆勢大規模加倉。

可惜,泥沙俱下的局面中,就算有伯克希爾的逆勢抄底,也難擋住洶湧澎湃的暴跌走勢,道指、納指、標普,三大股指的跌幅在時間的推移中,持續擴大,於下午1點53分,達到了8%的跌幅。

其中,道指以8.21%的盤中跌幅,創出了盤中最大跌幅的歷史。

所有的金融類股票,跌幅均大於10%,其中,美林集團股價暴跌23%,位居金融股票類跌幅首位。

雷曼兄弟股價在暴跌至0.38美元之後,今日已經停牌,等待退市。

史詩級的暴跌,籠罩著全球金融交易市場上的所有交易品種,只要身居多頭位置,無論是大型機構、遊資、普通投資者,沒人能免於被市場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