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資產價值的大崩盤(第2/2頁)
章節報錯
各金融機構,別說借出資金,此刻全部都在想方設法地拋售資產,拼命地緊縮銀根,以防自己被擠兌。
然而,當市場恐慌情緒,開始全面蔓延的時候,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誰也擋不住。
房地美、房利美,因為持倉非常之重,首先被投資者注意到。
也首當其衝地被投資者擠兌。
雷曼兄弟、美林集團兩個股價已經從高峰跌去90%,深陷在‘次貸危機’旋渦中,一直沒走出來的難兄難弟,在全力斬倉CDO、CDS業務之時,此刻……又不得不大幅折價,瘋狂地砍掉手裡大規模持有的,風險性極大的房地美、房地美髮行的各種債券,同時應對投資者的又一波擠兌衝擊。
紐銀,美銀,高盛,摩根……
拒絕了一切的同業拆借行為,嚴令各投資部退出市場中,所有的多頭持倉頭寸。
花旗銀行、瑞穗金融集團、華盛頓互惠投資銀行……眾多持有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這些深陷‘次貸危機’旋渦之中的金融機構,開始大規模地向市場拋售相關債券,加劇市場的恐慌效應。
眾多金融機構的迅速反應之下,市場在頃刻間,陷入了‘錢荒’的局面。
而在‘錢荒’的局面之下,美國國債市場,資金卻在源源不斷的湧入,十年期、三年前國債收益率,跟隨著股市,持續不斷地走低。
“全面信用危機的火藥桶,要爆炸了。”整個金融市場亂象橫生,資產價格以暴跌形式,快速走低的局面裡,華盛頓,一座獨棟別墅內,年事已高的前美聯儲主席,在全球金融領域,有著‘美元沙皇’之稱的格林斯藩,在聽完助理對於市場的資訊報告之後,重重地嘆息了一聲,“伯南克反應太慢了!”
同一時間……
伯克希爾內部,沃倫·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在觀望著金融股票那持續不斷的暴跌奇觀,也是紛紛搖頭,不得不對市場,報以悲觀的想法。
“只有潮水退去的時候,才會知道,誰在裸泳。”沃倫·巴菲特感慨道,“整個華爾街,不可一世的所有金融公司,在我看來……此刻全在裸泳。”
彼得·林奇認同道:“這場風暴,不可避免地來了,誰會死去,誰會活下來,此刻不得而知,但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這場風暴,必然會給市場造成沉重的打擊,必然會讓無數的財富,隨之湮滅。”
“槓桿,是投資之敵啊!”巴菲特說道,“無論對大資本,還是小資本而言。”
“是啊,‘次貸’衍生出的COD、CDS市場,這一次,恐怕會葬送很多百年企業。”彼得·林奇說道,“槓桿,雖是投資之敵,但也是利潤中,最美味、甜蜜的毒藥,個人很難拒絕這種誘惑,企業一樣很難。”
“希望政府能夠做出正確的應對吧!”巴菲特想了想,說道。
他雖然踐行的是‘價值投資’之道,遠離一切的槓桿交易,但也是希望這場風暴能夠快點過去,不要給國家經濟,造成太過沉重的影響。
未來是光明的,他堅信這一點。
所以,在風暴中,伯克希爾並未大規模的減倉,他願做這個市場堅固的多頭,繼續踐行他的投資信念,告訴大家,遠離槓桿,選擇優秀、優質公司,長期擁抱,才是真正的投資理念,資產增長的辦法。
有時候,慢,即是快。
遠離槓桿,遠離一切的槓桿交易,才能在這個市場中活得長久,活得安心。
這是他歷經50年市場風雨,明白的道理,他希望參與投資的世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都能踐行‘價值投資’的理念。
只有這樣,悲劇,才會少一些,喜劇,才會多一些。
“伯南克是個非常明白事理的人,應該會做出合理的應對。”彼得·林奇說道,“好在格林斯藩在卸任之前,將聯儲利率重新推到了高位,給瞭如今足夠的降息空間,足夠的貨幣寬鬆應對策略。”
兩位老人閒談之際,市場已然起了新的變化。
金融類股票的跌幅,持續擴大,道指跌幅抵進3%,前期抄底雷曼兄弟、房地美、房利美眾多跌幅巨大股票的幾支基金,盡皆被迫爆倉止損,AIG內部危機,引發的劇烈風暴,持續席捲市場。
儲戶、投資者的擠兌效應,蔓延到十五家以上的金融機構。
恐慌、恐懼的情緒,如同怒潮,席捲著金融交易市場的各個角落,資產價值的大崩盤和全面性的信用危機,至此,正式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