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總……”郭琨澤注意到譚盛京遞給他的眼神,輕輕咳嗽了一聲,急忙出聲,“寧盛地產雖然有危機,但如果地產行業目前的境況逆轉的話,那麼寧盛地產鋪設向全國的許多專案,就會形成未來強勁的盈利預期專案,風險存在,但機會也是存在的。”

“還有就是譚總在我們寧州市,誠信的名聲,是很響亮的。”

“就算最壞的預期發生,我想譚總以寧盛地產旗下資產抵押,我們到時候應該也是能補回損失的。”

譚盛京急忙點頭,接話說道:“蘇總,只要貴公司能夠借款,助我們寧盛地產度過危機,泰和商業中心和金融街商務中心兩個專案,我可以寫在抵押標的上。”

目前的寧盛地產,確實是火燒眉毛了。

加上寧盛地產上市的計劃,還在稽核排隊中,遭遇此危機,根本就沒法藉助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回想起來,經營策略中,他最近幾年,一共走錯了兩步。

第一步,就是沒能讓公司早點上市,拒絕了第一次的上市邀請;第二步就是在房價高峰期大量拿地擴張專案。

這嚴重的兩步過失,造成了今日寧盛地產的生死困局。

“譚總的寧盛地產,在華東、華東南各處城市佈局,拿的地,都是核心地塊嗎?”蘇越沒有應答譚盛京所給的抵押物保證,轉而問道,“你們主要佈局的城市,是一線省會城市以及二三線經濟重鎮,還是四五線的小城市?”

華東、華東南,是華國人口匯聚的主要聚集地。

隨著城鎮建設的深入推進,以及國家工業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壯大,從08年算起,未來五到十年,地產和房價,依然擁有著強勁的增長潛力。

如果寧盛地產,所鋪設的多數專案,都在一線省會和二三線經濟重鎮。

那麼,在主要以商業開發為核心發展路線的策略之下,在未來地產格局之中,寧盛地產,還是值得一賭的。

寧盛地產,在蘇越記憶中的前世。

成為了08年金融風暴的國內犧牲品,沒能撐到10月份國家‘四萬億’大放水的到來,更無法見到地產行業的第二春,最終只落得個四分五裂,被其它大地產商分而食之的結局,譚盛京這一個寧州商界風雲人物,也徹底落下帷幕,一蹶不振。

“我們寧盛地產,是做商業開發和高階住宅的。”譚盛京回答,“四五線小城市,商業開發和高階住宅的需求有限,不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我們擴張的專案中,基本很少有四五線城市的。”

蘇越繼續問道:“你們企業的經營,一向很穩健,為什麼會突然間,猛增資金槓桿,大量擴張這麼多開發專案呢?”

“06年,07年,房價大漲,全國重量級房企,都在迅猛擴張,我們也是沒辦法。”譚盛京說道,“我們若不跟上,後續是很難具備競爭力的,到時候,也許就只能縮在寧州市,無法向全國戰略發展了。”

“只是我們錯過了跟進的最好時機,又加上一次跟進了太多專案。”

“今年,又撞上‘次貸危機’,撞上國家收緊地產企業貸款,清理槓桿,就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

“蘇總,我能找你們,確實是真心實意想尋求你們的幫助。”

“目前,整個寧州,能拿出這麼大資金,解決我們寧盛地產困境的,也就只有你們了。”

“我是真的誠心而來,我相信蘇總今晚能跟我見面,也是對我們寧盛地產有興趣的,你們……若有什麼條件,不妨直說。”

“我能答應的,一定答應。”

“實在沒法答應的,就只能算是我們兩方緣分未到了。”

蘇越對譚盛京露出讚賞的神色,微笑道:“譚總是實誠人,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說條件了。”

“透過風險評估,我們確實不能借錢給你們。”

“但是……如果作為投資專案,從未來的風險和利益對比上,你們寧盛地產,倒是符合我們的投資物件。”

聽到轉機出現,譚盛京神色一振。

蘇越繼續說道:“你們是寧州的老牌地產企業,譚總也是國內商業地產開發的第一批創業者,你們開發的泰和‘寧盛廣場’,金融街專案,目前都大獲成功,成了寧州的知名地產專案,我相信你們的開發能力。”

“我國的經濟,目前遭遇全球金融風暴波及,出現了些許挫折。”

“但未來,必定是美好的。”

“目前,網上零售,衝擊了線下零售市場,但那是針對四五線城市,核心一線城市、人流大量匯聚的經濟重鎮,核心的商業開發,依然是大有前景的。”

“寧盛地產所急需的45億資金,我們‘添越資本’可以出。”

“但這部分資金,是作為我們的投資資金,投入寧盛地產的專案,如果譚總願意,我們會盡快對寧盛地產目前的狀況做一個整體的市場估值,然後按照市場估值,我們增資入股,成為寧盛地產的重要股東。”

“同時,還有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