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利潤收割(十)(第1/2頁)
章節報錯
考察完之後,蘇越返回倫敦。
他讓市場調研員王治邦將英國有潛力,但目前又缺資金,有債務危機的,主要聚集在行業第二梯隊的科技公司、礦業、能源公司,全部都標記出來,然後仔細挑選、洽談,爭取拿下一兩家的控制權。
第一梯隊的行業巨頭,蘇越沒想著染指。
畢竟這類巨頭,自己一個華人,想完全插足,獲得控制權,很不現實,而若是隻佔一點股份,當個純粹的財務投資者,集團一切事務,自己都無法插手,那蘇越覺得,又完全沒有必要投資了。
畢竟,利用這些資金,他在金融交易市場上,可以收割到更多的利潤。
他想要的,是還未完全的成長起來,正深陷困境,有著自己獨特的技術和特殊資源,還未完全被人重視,自己能夠完全掌控,在未來的世界經濟發展軌道中,能夠在自己資金扶持下,大放異彩的企業。
王治邦在英國生活的時間,比馬福軍還長,對這個國家的瞭解,也更深入。
蘇越將這些事交給他,並有意讓他組建公司倫敦分部的一級市場投資部,這讓他內心極為激動,非常細緻、認真地蒐羅資料,實地調研。
匯市,英鎊匯率在跌穿2.0000價位關口之後,就陷入了綿綿陰跌之中。
蘇越不著急止盈,也不著急回國,於是便讓王治邦仔細、認真的調研,爭取從眾多深陷危機,符合自己投資需求的企業中,挖出一兩顆金子。
倫敦時間,12月12日,週三。
鑑於英國高層與華國高層在影片電話中的主動對話,在英國財長布萊茲的邀請下,華國央行副行長和商務部副部長,一塊抵達倫敦,同英國政府協商國資在英的投資、以及各企業代表團在歐洲的裝置集中採購等問題。
關於國資在倫敦金融交易市場上,賺的大筆利潤,怎麼用,用於何處?
結合企業代表團在歐洲的裝置集中採購問題,聶遠征的意見,得到了商務部領導和央行領導的一致認同。
購買裝置,置換生產線,反正是要花錢的。
與其從國內動用外匯儲備購買,還不如直接用國資從倫敦金融交易市場賺的這些外幣,這樣既滿足了英國方面的需求,也滿足了華國本身的需求。
有了一舉兩得的辦法,兩國在這方面的談判,也就進行得非常順利。
英國答應暫時開放一些禁買名單上的裝置限制,同時,從中斡旋,幫助華國企業從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家,購買所需的相應裝置。
華國答應企業所購裝置,全部支付現款,同時,國資在英所獲利潤,除了購買裝置以外,也將全部用於英國投資。
條件談妥,協議簽訂之後。
12月14日,整個國資,開始正式止盈平倉,從英鎊匯率上撤退,經過粗略計算,國資在倫敦金融交易市場,共計獲利差不多340億美元。
面對這麼龐大的利潤,面對華國在全球金融交易市場上的第一次大勝。
無論是談判順利的領導,還是已經在倫敦奮戰了一個多月的華資交易團隊所有成員,內心都無比激動和振奮。
倫敦時間,下午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