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奇特的死亡,代表著北巖銀行這家百年銀行的歷史結束,也代表著‘次貸危機’,真正地走入人們的視野之中,真正走入牛熊之交的世界金融交易市場,走進已經交織互通的世界經濟中心,給正在減速、陷入泥潭的世界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

路透社、金融時報、泰晤士報、英國獨立電視臺等眾多主流媒體,爭相報道北巖銀行的破產經過,爭相解讀北巖銀行內部的資產問題。

11月10日、11月11日,週末兩天。

北巖銀行,成了整個倫敦,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最矚目的焦點。

關於其資產問題和擴張、衰落的歷史,也被無數經濟學家、金融分析師解讀。

在資產分析中,北巖銀行的高額負債,運用‘資產證券化’不斷融資,不斷擴大規模,加劇槓桿效應的模式,也被分析師完全起底。

人們紛紛驚歎於‘資產證券化’的神奇,也紛紛恐懼於經濟下行下,這種金融槓桿對於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恐怖的破壞力。

在起底北巖銀行破產的各種分析中。

二、三、四線城市,房價的急速下行,地產經濟的崩盤;就業率銳減,居民個人負債率暴增,貸款違約率急速上行;以及倫敦金融城,各金融機構手持市場大量多頭頭寸,沒有做出合理的風險對沖等等一系列的利空訊息,也開始轟炸媒體,開始瀰漫在整個倫敦的金融市場中。

隨著‘次貸危機’,首次走上媒體的版面。

那被金融機構掩蓋,被經濟上行週期,地產經濟紅利矇蔽的諸多資本,諸多機構,終於開始正視市場殘酷的真相。

可這時候的正視……

在‘資產證券化’深入人心,在各種資產打包的‘次級債’已經紮根金融交易市場,已經遍佈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信託、基金等無數機構之時,已經沒有辦法再消弭這場危機,沒有辦法遏制北巖銀行倒塌下,‘次貸風暴’席捲而起的局面。

不止倫敦,不止歐洲。

北美、亞洲,被華爾街創造出的‘資產證券化’深度影響的國家,此刻也是愕然發覺,自己也處在‘次貸風暴’之中。

“百年大行,就這麼落幕了。”

倫敦,華銀國際給國資團隊安排的駐地,聶遠征看著獨立電視臺播放的北巖銀行專題新聞,心裡頗多感慨:“金融風暴,看來……真的來了,小蘇掀開的這張牌,真是讓人從內心裡,感到恐懼啊!”

“是啊!”黎洪剛在他旁邊點了點頭,“全球經濟急轉直下,‘次貸危機’爆發,金融交易市場,再想平穩,可就難了。”

“a股的暴跌,恐怕也是在所難免了吧!”聶遠征說道,“畢竟那麼高的估值水位,經濟基本面急轉直下,也就沒法再撐起這麼高的估值了。”

黎洪剛說道:“a股沒有大規模的槓桿,就算暴跌殺估值,對於整個金融系統的影響,也很有限,倒也不用太過擔心。”

“其實,我擔心的,倒也不是股市。”聶遠征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擔心的是來自房地產的危機,次貸從根源上來說,是始於地產經濟,始於經濟衰退下,居民和企業,負債、收入比例急速擴大,無法支撐債務。”

“國內從國企改革,經濟復甦開始,也是以地產作為核心發展的,其槓桿率不低,雖說我們不興華爾街‘資產證券化’,各類次級債、抵押貸款衍生債券以及債券期貨交易那一套金融槓桿的運用理論。”

“個人債務,也沒有西方國家這麼嚴重。”

“但是,從單純的抵押貸款發放,個人首付款來源,以及‘炒房團’全國各地滋生的現象,恐怕也是難逃‘次貸風暴’衝擊啊!”

黎洪剛想了想,說道:“衝擊,肯定是有的,但我們國內,畢竟是個封閉的市場,影響應該也不是很大,分團切割,就能遏制住風險了。”

“老聶,咱們現在,是在倫敦呢,國內的這些事,就少操心吧。”

“北巖銀行掀起‘次貸風暴’之後,財政部、央行、住建委、銀監、證監等諸部門,有心人會注意到這些問題的。”

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這些經濟宏觀方向的把控,風險的預防和具體措施,卻也不是他們能夠參與的。

身居國外之地,憂慮也是於事無補,反而會亂了心緒,影響後續的操作。

聶遠征沉吟片刻,呵呵笑了兩聲,說道:“也對,天塌下來,總有高個的頂著,我操這份閒心,確實沒有必要。”

“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