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從上游到下游各端,都在全線爆發,而且工業用電量,每個季度,都在飛速攀升,就連許多西方媒體,都把我們華國比作了世界經濟巨輪前行的核心引擎。”

“目前的市場,雖說核心資產的估值,比之以前,顯得有所高估。”

“但論起經濟的增速,業績的增速,估值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加,會迅速降下來的,核心資產的整體估值實力,比之西方,其實還是低估。”

“對,我們華國經歷改革陣痛之後,正在迎來全面發展的時刻。”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也是經濟發展的前行指標,我國的核心資產,對比國外的同行業公司和其估值,都還有明顯的空間。”

“就拿華商銀行來說,美銀、花旗,都是差不多20倍的估值,而華商銀行,目前才堪堪10倍PE估值,遠遠低估嘛。”

“華信證券,對比摩根也是一樣。”

“雖說華信證券單看PE估值,要比摩根高上很多,但我國是新興市場,規模增速,遠遠大於已經成熟、穩定的西方,華信作為頭部券商,市值不說趕上摩根,至少得有摩根的三分之二吧?這就超過萬億了。”

緊接著,有人用長電、寶鋼、神華作比,也能得到同樣低估的看法。

在核心藍籌接連大漲之中,國之重器、未來經濟發展基石、不可或缺的資源命脈等等投資邏輯,越來越深入人心。

在一次次大漲之中,這種投資邏輯,也得到了一次次的驗證。

致使現在大家都堅信這條路是對的,堅信擁抱著這些核心資產,能夠一直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不斷的上漲,會驗證邏輯的正確性,也會加深邏輯的正確性。

最終導致資金不斷地向這個方向堆積,直到估值高到一個離譜的地步,無人承接,徹底崩盤。

在大盤一次又一次重新整理新高之中,所有空頭,於此刻,終於全面失聲。

就連在一次次暴跌回撥中,每次表現都如驚弓之鳥一樣的孫一鳴,眼見賣空機構得到嚴懲,大盤再一次收於最高點,量價齊升,也不由堅定地轉入了多頭陣營,開始讓旗下基金,滿倉做多核心藍籌。

澤熙、盛鴻、志平、諾和、華信、華金……

理財工作室,投資公司、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券商自營基金……各類資本,各類機構,都手握大把藍籌籌碼,還在期盼著後市。

滬指、深指的成交量,在經歷過8·16暴力回撥的洗禮後,又開始逐級放大。

如今兩市成交,差不多已經來到6500億的量級,這在以前,根本是無法預料,也無法想象的。

營業部的生意,無論是交易大廳的股票交易,還是新增開戶投資者,都依舊火爆。

只是洶湧的開戶群體,已經從最初的白領、中產階級,向大爺、大媽,以及稍微年輕的初出社會的群體轉變。

各大社群,各大城市廣場。

無論是下棋對弈的大爺,還是邀約一起跳廣場舞的大媽,嘴裡經常唸叨的,總是‘股票’二字。

在各行業公司,城市洶湧的上班群體中。

員工們聚餐、聊天,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股票’二字,同時,關於誰炒股發財,誰連抓幾支翻倍股票,誰買的基金翻了數倍的財富故事,流傳得也越來越多。

甚至上班不如專職炒股的言論,也在不斷盛行。

造富神話,財富之夢,因為連漲不停的股市,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就連大字不識幾個,許多最為底層的鄉村上了年紀的打工人,也開始關注‘股票’這種東西。

華國金融市場從創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將全國無數居民資金,套進了股市之中,也造就了無數上億、百億、數百億級別的富豪、老闆。

財富隨著泡沫劇增。

人們紅著雙眼,只看見了股市這個造富機器,卻沒看見泡沫之後,週期轉變下的巨大風險。

也許不是他們沒看見,而是他們根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