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國發表意見之後,顧雲汐、沈小雅、陳雨荷、林鋒、郭琨澤等人,自然也開始發表意見,沒有人反對。

蘇越見無人反對,緊接著,便開始說募集資金規模的事情。

“對沖基金的執行時間,我打算在咱們旗下幾支基金淨值清算,資金回籠之後,才開始執行。”

“募資規模,在兩百億到三百億之間。”

聽見這個募資規模,無論總部還是分部,眾人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顧雲汐下意識地驚道:“這麼多?”

“咱們手裡幾支基金,淨值清算之後,大概能回籠200億的利潤。”蘇越說道,“對沖基金,由於投資風險較高,要想讓參與的客戶們無後顧之憂,那咱們公司本身,也應當大規模訂購、參與。”

“兩百億到三百億的規模,咱們公司主體,至少要認購40%才行。”

“資金回籠之後,其實這個參與規模,對於我們公司龐大的現金流量,並不會產生任何壓力。”

聽見淨值清算,大概能回籠200億的利潤。

所有不知內情的管理層人員,都覺得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心跳得極快。

200億的利潤啊!

一輪牛市,收割200億的利潤,這是什麼概念?而且……這還不包括客戶們的利潤,這就意味著公司旗下幾支基金,至少賺了500億以上的利潤。

這樣駭人聽聞的成績,他們以前那是聞所未聞。

一時間,眾人看向蘇越的眼神,都變得有些不一樣了,眼睛裡充滿了崇敬和欽佩,甚至還有些狂熱。

執掌基金,知道真實盈利情況的眾人,沉默了一會,盡都沒說話。

林鋒眼見老楊不發聲,自然是心中有些顧慮,但這事,既然蘇越提出來了,那就是勢在必行。

在眾人沉默的關口。

他這個公司小股東,作為先前跟蘇越透過氣的人,此刻自然應當站出來。

於是,林鋒輕咳了一聲,說道:“按照蘇總所說,居中250億的募資規模計算,40%的投入,也就是100億的資金,咱們基金若能淨收益200億以上的話,我覺得沒有問題,既然大家已經同意走出去,面向全球金融市場投資,那麼就不能有太多的顧慮。”

“換而言之,就算咱們投入的這100億資金,虧損了。”

“以我們公司餘下的現金流計算,也足以安穩發展,不會遇到什麼生存困難。”

“公司發展,乃至一個逆水行舟的過程,不進則退,我們若不圖進取的話,未來恐怕難免陷於平庸。”

“我覺得……林總說得有道理。”郭琨澤突然贊同道。

他其實是很討厭那種一成不變的公司的,縮在國內,固然穩妥,但久而久之,一定會失去銳氣和危機意識。

這對於公司的未來發展,郭琨澤不認為是一種便利。

100億的資金雖巨,但若拿出這筆資金,也絲毫無損公司根基的話,他覺得倒是可以一試。

這種大手筆的投資,其實他想起來,也有些心潮澎湃。

當然……

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源於對蘇越的自信,他相信蘇越在說出‘對沖基金’這四個字,在轉移公司投資方向問題上,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恐怕也是因為已經看到了機會。

‘添越資本’成立以來,公司發展突飛猛進。

可以說,算得上是蘇越一人之功,他們這些高管、股東、管理層,其實不過只是為蘇越服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