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長陵市的‘大功臣’(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今在市政府內部,已是得到了多數人的讚揚,而且省裡面的領導聽說以後,在國家主張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盤活實體企業融資渠道,激發實體經濟活力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也是大為讚賞。
半年時間中,他們這些人,透過這種途徑,為財政增收了如此巨量的資金。
但憑這一項,對於地方經濟的貢獻,就不可磨滅。
有錢才能幹實事,有錢才能穩定內部關係,提升大家的待遇。
梁局長因為主導投資之事,將全市財政困境轉變成了財政充盈的局面,現下,已是成了長陵市官場炙手可熱的人物。
在此情形下,任誰都知道,下一次任期,梁局長必然高升。
“確實,還是沈書記厲害。”張幼佳適時附和道。
“沈書記有識人之明,可比伯樂,可小蘇也是有力挽狂瀾之力的。”何主任說道,“小蘇以一己之力,不但解決了我市的財政困境,而且還讓我市成為了南華省,財政資金最為充裕的地級市,未來幾年,我市在教育、交通、醫療、市政、環保上等專案上的投入,應該就再也不用發愁了。”
“這可是關係著我市,以及轄下十一縣,數百萬人口的民生問題。”
“梁局長說小蘇是我長陵市的大功臣,這話說得真是沒錯。”
蘇越透過長陵市國資基金,從股市中賺取的這112億資金利潤,除了‘添越資本’按照協議合同,應當收取的41億分成利潤外,其餘的71億資金,收歸財政局之後,未來都是會用在整個長陵市的經濟建設上的。
這樣一筆龐大的新增資金投入,肯定能夠讓長陵市改頭換面。
不說與南華省城爭鋒,但有這筆增量資金,慢慢發展成為省城以下,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地級市,還是有希望的。
因為他。
長陵市有了改頭換面,經濟實力上一個臺階的希望,而領導們,在優秀的政績下,也是未來可期。
如此,不是大功臣是什麼?
“主任說得對。”坐在何主任旁邊的李處長應道,“聽說蘇總在年度基金峰會上,力壓群雄,拿到了基金經理年度新星的榮譽稱號,我覺得我們長陵市政府,也應該給予蘇總一些榮譽,以激勵更多人為我市經濟建設做貢獻。”
“這是自然!”
梁局長哈哈笑了一聲,輕輕拍了拍蘇越的肩頭,說道,“小蘇,你放心,政府該給你的榮譽,一個都不會少的。”
蘇越乾咳了一聲,說道:“我作為長陵市民的一份子,為家鄉出點力,也是應該的,梁局不用說這些客氣話,其實榮譽什麼的,對我而言,真的不重要,說起來……我們‘添越資本’,本身就已經受益匪淺了,不需要這些點綴。”
“再說了,我市商界前輩很多。”
“在他們面前,我不過只是一個新人,最多算是後起之秀而已,可不敢太過造次。”
“哈哈……小蘇果真是實誠人。”梁局長大笑了一聲,隨後沉默了一下,臉色一正,繼續說道,“小蘇,你覺得目前的金融市場,牛市到頭了嗎?”
蘇越沉思了一會,回道:“這我可說不好,金融交易市場的未來,沒人能夠準確預測的,我們交易、操作,也都只是跟隨市場,所謂順勢而為罷了,不可能精準抄底、逃頂的,還望梁局能夠諒解。”
“我沒說要準備預測。”梁局長繼續道,“我是想聽聽你的想法。”
“梁局是準備將長陵市國資基金,進行淨值清算嗎?”蘇越問道。
梁局長沉吟了片刻,說道:“春節之後,各縣、以及市裡,都有大筆財政撥款,目前的財政盈餘,恐怕難以支付啊,我就想著若是行情告一段落了,是不是就可以將基金賬戶內的資金進行結算了。”
“從目前的市場情形來看,大盤在未來,也許還有一段路要走。”
蘇越說道:“100億以上的資金體量,進出都不容易,在這個時候,如果為了利潤著想的話,我是不建議這時候清倉結算的。”
“當然,若是財政上有困難,那也沒有辦法。”
“這樣啊……”梁局長想了想,說道,“那提取一部分資金,應該沒有影響吧?”
蘇越點了點頭:“沒有太大影響,不過我記得國資基金成立之時,裡面除了30億的證券投資資金,還有一部分資金用來買了國債保值吧?梁局為何不先動用那一部分資金,那一部分好歹也有20億的資金,短期內,應該能夠解決財政困境吧?”
“20億的資金,可不夠啊!”梁局長輕輕嘆了一聲。
蘇越一驚,看來長陵市的財政狀況,在不借助國資基金那部分資金的情況下。
比他想象中,要糟糕得多啊!
“先從目前證券投資資金142億中,提取30億資金,如何?”梁局長提議道。
提取出30億,加上國債投入的20億,算是完全收回了國資基金當初成立時,政府全資投入的50億資金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