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具體說說嗎?”聶遠征似乎意識到這裡面有些問題,忍不住問道。

桌上,其餘的人,聽見房貸打包成債券銷售的事情,心裡也不由起了興趣,盡皆望向蘇越,希望他能繼續說下去。

蘇越沉吟了片刻,繼續說道:“美國是一個金融領域非常發達的過度,各大金融機構和金融公司,對於各種金融衍生品,可謂玩得爐火純青。”

“當他們發現隨著經濟的持續火熱,房地產越發興盛,房價只漲不跌,而購房者違約率又極低的時候,就開始動起了心思。”

“房子是固定資產,雖具有一定的金融投資屬性,但交易並不方便。”

“房貸通常又是延續幾十年的貸款,金融機構若想收回放出去的貸款,明顯有著週期過長,風險不確定的因素。”

“所以,他們便想了一個招。”

“那就是把房貸打包成為一種特殊債券,在債券市場,銷售給投資者,進行債務轉移,這樣……他們就能短時間內收回資金。”

“更有甚者,會以這種打包債券為基礎,開發各種金融交易衍生品,也就是所謂的槓桿加持。”

“目前,在美國,這種債券和相關金融衍生品交易,很是火熱。”

“不但蔓延到整個債市,而且還擴散到了證券市場,所謂的‘資產證券化、債券化’也被更多的美國金融機構接受,並樂此不疲。”

“畢竟從過去的時間來看,這種債券的相對違約風險,確實很低,算得上是優質債,所以交易火熱,也在情理之中。”

“美國金融機構和從事相關交易的金融公司,對於這種‘資產證券化、債券化’的發明,很是自鳴得意。”

“當然……大家也都從中賺了很多錢。”

“透過‘資產證券、債券化’,將風險隱藏的次級債券,打包成為優質債券銷售,然後透過各種金融衍生品的槓桿效應,將風險轉嫁,並逐步深入整個金融系統核心,這就是所謂的‘次貸危機’。”

聶遠征皺了皺眉:“風險層層轉嫁,槓桿是加了一層又一層,這要是出問題的話……”

他不敢想下去,只覺得美國的這些金融機構、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們,彷彿別出心裁地挖了一個金融黑洞。

一著不慎,恐怕會拉著許多人陪葬。

“資產證券、債券化!”

眾人聽得入神,曹會長呵呵笑了笑,說道:“感覺挺有意思,倒也是一條新路子,解決了固定資產不易流通、不便交易的許多難題。”

證監會的郝部長也點了點頭,說道:“國內被這難題,困擾了許久,一直沒想出辦法,華爾街那些傢伙,看來果真是聰明。”

國內若是效仿的話。

郝部長覺得,金融的發展,經濟內部的活力,肯定還會再上一層樓。

資金如同血液,融通越流暢,爆發力就越強,若是可以透過‘資產證券化、債券化’這條路,將社會活力資金,送達到許多以前無法到達的地方,那麼對於經濟的助力,就會越大,越能發揮金融對於經濟發展的效應。

“如果能夠將這法子善加利用,自然是好事。”

蘇越沉默了一會,繼續說道:“但‘惡魔’一旦放出,就算給它加了一個囚籠,在資本瘋狂逐利的本質下,也是關不住的,這種風險轉嫁的槓桿,一層又一層地加下去,早晚會引爆更大的風險。”

聶遠征聽見這話,心中突然警醒。

他沉聲說道:“越是便捷的路,往往風險也最大,這法子看似解決了很多金融融資、資產變現上的難題,其實內在的風險,隨著規模效應的擴大,在無限增生,美國這樣搞下去……恐怕早晚要出問題啊!”

“嘿嘿……他們出問題不是正好嗎?”

黎部長笑道:“若美國也能像日本98年房價崩盤一樣,陷在經濟的泥沼裡,那就是我們歷史的發展機遇。”

“哪那麼簡單,就怕是……到時候誰也無法脫身啊!”聶遠征輕嘆道。

蘇越見聶遠征比眾人想得都要深入,不禁感嘆道:“果然不愧是金融界的泰山北斗,前瞻性的眼界,真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