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我說怎麼沒有大型私募的排名。”蘇越恍然道。

隨著主持人的話語聲,葉夢茹定眼朝已經變化的大螢幕上看去,只見‘辰光1號’基金高掛榜首,無論年度淨值還是基金資金規模,都遙遙領先,不由對師父趙豐年以及劉經理,無比佩服。

“厲害啊,這麼大規模資金,36的年度淨值表現。”

蘇越見到‘辰光1號’的基金名字,笑了笑,忍不住讚歎道。

葉夢茹白了蘇越一眼:“別人要這麼說的話,我肯定很高興,可你這麼說,我就覺得你話裡有些諷刺了。”

畢竟從剛剛公佈的機構榜單來看。

蘇越半年時間,就能將30億的資金,滾到100億,不知比‘辰光1號’高明到哪裡去了,他說這話,在此時此刻,聽起來,確實不那麼好聽。

“我沒其它意思。”蘇越解釋道,“私募比公募、國資,在資訊渠道上,本來就有劣勢,趙老師和劉經理,能把業績做到這個份上,真的已經非常厲害了。”

“周叔叔的寰宇基金排名第二,明晟資本排在第三位有些意外啊,還有承運資本……”葉夢茹細細數了下去,“今年私募基金規模超過10億的,有差不多20支,比去年多了差不多一倍呢,牛市對於財富的增長,還真是恐怖。”

蘇越輕輕笑道:“能守住,才算本事,今年翻倍增長的基金不少,可明年、後年……能保持住的,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那是自然。”

葉夢茹點了點頭:“今年各大基金業績能爆發式增長,完全得益於牛市的助攻。”

她停頓了一下,笑著可道:“小蘇,你知道去年舉行基金年度峰會的時候,公募、私募兩榜排名,最高的年度淨值,有多少嗎?”

“大概15左右吧?”蘇越說道。

葉夢茹搖了搖頭:“是105左右,只要沒有虧損的,都在前十,不過今年,那幾支基金好像落在了後面,沒去年那麼顯眼。”

“這就是牛市思維和熊市思維導致的。”蘇越說道,“熊市之中業績好的,在牛市往往業績並不會突出。”

“為什麼?”葉夢茹可道。

“因為思維太難轉換了。”蘇越說道,“熊市中,他們習慣了空倉、習慣了咬一口就走,習慣了試探,一旦市場步入牛市,他們的反應,會比平常人更遲鈍。”

葉夢茹想了想,說道:“這就是盈虧同源的道理吧?”

蘇越點了點頭:“對!其實在牛市中,新手比老手更容易賺錢,也是這個道理。”

“經歷過市場摧殘的老手,在牛市中會變得謹小慎微,往往不敢重倉,而新手,沒經歷過熊市的摧殘,天不怕、地不怕,一旦遭遇牛市,必然是全倉、重倉做多,所以業績看上去,比老手厲害很多。”

“當然,在牛熊轉換的時候,新手們賺的錢,通常會全部還給市場。”

“而老手,因為一直謹小慎微,反而能保全一部分。”

“思維決定成敗,也決定著每個人的操作風格和最終能從市場中攫取的利潤多寡。”

葉夢茹若有所思,沉默了好一會,才說道:“難怪師父說,不經歷一輪牛熊,根本就不可能看清楚市場,這是因為自己的心性和思維,根本就看不到市場的另一面吧?”

無論是先經歷牛市,還是熊市,都不可能被稱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者。

因為無論你經歷的是哪個階段,都只看見了市場的一個面,而根本沒能完全瞭解市場,更不可能在某些關鍵時刻,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對!”蘇越頷首,“一個成熟的交易系統,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必須是見過市場的殘酷與繁榮,歷經牛熊轉換,方才算得上。”

“這就像春夏秋冬,野草枯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