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華信證券。

是因為牛市,對於證券類金融公司,是最直接的利好,常言道‘牛市爆發,證券先行’,在波瀾壯闊的牛市之中,證券往往是排頭兵,一波牛市的大幕,也必須由整個證券、乃至大金融板塊的高歌猛進來掀開。

華信證券作為國內龍頭券商公司。

若想吃券商這波紅利的話,沒有比它更合適的標的了。

至於最後加入的華夏船舶,雖然這支股不屬於有色金屬板塊,但依然是屬於週期股,而且帶著重組的概念。

滬東重機併入華夏船舶,致使華夏船舶的主體江南造船廠借殼上市。

這是值得資金借勢炒作的動機。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隨著經濟的重新繁榮,油價的連續高企,還有一些機緣巧合的其它因素,作為‘週期之王’的航運大週期,悄然來臨,造船業迎來了春天。

週期爆發,疊加重組,再加上牛市的估值加成,華夏船舶這支股,已經站在了最強的風口上,至於能飛多高,能走多遠,也許在股價走出來之前,除了蘇越以外,誰也沒法預計,誰也無法想象。

沒人會想到這支股會貫穿整個06年至07年的大牛市。

更沒人會想到華夏船舶會以30多倍的漲幅,300多的股價,重新整理A股歷史,成為整個大牛市,名副其實的股王。當然,當航運這個超級大週期過去,華夏船舶又會以綿綿下跌十幾年的歷程,來回報沒有趕上風口的投資者。

蘇越為‘添越1號’基金,所選的持倉股,總共6支,可以說全是週期股。

跟家庭長期投資賬戶,有本質的區別。

長期投資,為了穩定,要儘量避開週期,選擇成長股和績優股;而中短期投資,為了出色的業績和盈利目標,就必須擁抱週期。

至於短期,超短期投資。

也就是持倉不超過一週,或者不超過三個交易日的超短線,選股策略又會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變化。

這時候,無論成長股、績優股、週期股、藍籌股……都不會有任何的側重。

短線,或者說超短線,首重資金的流動、籌碼的轉換和情緒的分析,也就是說側重的是訊息面,而不是基本面。

蘇越手握最後一部分8000萬的流動資金,便是想在金融市場上,做一個短線狙擊手。

也就是所謂的遊資大佬。

縱橫捭闔,來去自如,剿殺機構,收割散戶,是他最擅長,也最樂於乾的事。

只要市場有流動性,就有遊資活動的土壤,從最初的聯合坐莊,到後來的漲停敢死隊,再到後來跌停翹板、追逐熱點,打造妖股……

隨著市場的變化,短線的手法一直在變,可目的,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