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馮識辛在後廚裡,也只是看姥爺燒了三、四次麻婆豆腐。

但所謂“會者不難”,馮識辛從十二歲時第一次踏進後廚開始,也是整整在後廚裡摸爬滾打四年時間,技巧層面上的東西他還是比較熟悉。

而且有之前烹飪過水《家常豆腐》的經驗,麻婆豆腐一些技術難點對他來說並不難。

不過,當馮識辛準備學姥爺的樣子,用手捧著去切豆腐塊的時候,卻被姥爺給阻止了。

姥爺找來一個乾淨的砧板說:“不要用手,你放在砧板上切。”

馮識辛頓時有些奇怪:“姥爺,其實我可以。”

但是姥爺不容置疑地又說:“在砧板上切,你不要用手去捧著切。”

見姥爺如此的堅定,馮識辛也只好按照姥爺所說,將豆腐放在砧板上,然後在砧板上去切豆腐塊。

但是還沒下刀,又再次被姥爺叫停。

“不對,你忘記了切的重點嗎?首先應該怎麼做?”

馮識辛稍稍一愣,倒也是很快明白姥爺的意思,趕緊去接來了一盆乾淨的涼水,切豆腐之前現在涼水中浸了一下刀。

刀身上沾著水,馮識辛才開始動手去切。

首先自然是要把豆腐表面的硬皮給切去,接著將豆腐切成約1.2厘米的四方小塊。

因為知道姥爺在旁邊看著,馮識辛也是切得非常認真,切出來的豆腐塊大小几乎是一模一樣。

切完,輕輕用刀將豆腐塊抄起來,放進浸刀的那盆涼水中去。

整個過程中,姥爺站在旁邊一直在看,倒是沒有再開口叫停了。

馮識辛見姥爺沒有再叫停,瞬間便恢復了信心,然後迅速開始坐鍋倒水,開始準備去焯豆腐塊。

但就在此時,姥爺又一次開口叫停。

“等一下,你現在就坐鍋,你是準備把焯水後的豆腐,依舊放在你浸泡的盆裡嗎?那你焯水還有什麼意義嗎?”

馮識辛是個一點就通的人,聽姥爺這麼說,他也是很快明白過來。

迅速就去找來一個新的乾淨盆子,重新準備好一盆乾淨的水。

姥爺再次開口問:“焯水後,豆腐是過涼水還是溫水?”

被這麼一問,馮識辛瞬間愣住了,他記得好像之前姥爺焯水後的豆腐塊,應該都是過的涼水,但是現在姥爺問了,他反倒是有點拿捏不準。

稍稍猶豫,他還是堅持姥爺之前的操作回答:“應該是過涼水。”

姥爺平靜地說:“過涼水還是過溫水,這個沒有固定的說法,但我是偏向於過涼水,一熱一冷可以讓豆腐外層更加緊緻,這樣你後面燉煮的時候,也更容易保持形狀,不容易碎。”

姥爺接著又說:“但如果是過溫水,又能夠保持豆腐的嫩度,倒是也會更容易入味,所以如果是過涼,我的建議是,你最好在豆腐焯水的時候,給豆腐一個底味,這樣燉煮時可以少放味道。”

聽著姥爺的話,馮識辛也是點點頭表示明白。

但姥爺卻一拍他說:“聽明白你倒是趕緊啊?你這已經耽擱多少時間了?你是在餐館裡,外面有客人等著呢,你不是在比賽。”

被姥爺一說,馮識辛趕緊開始繼續忙碌起來。

按照姥爺所說,把豆腐塊用過漏勺把水濾掉,然後連漏勺一起浸入鍋裡水中,再輕輕從水裡抽出漏勺。

接著,馮識辛往鍋裡放入兩勺鹽,還按照姥爺所說,放入一勺老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