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舞足蹈的趙大旗,沉墨對他也生成不少好感來。

趙大旗雖然表面上看著桀驁頑劣,喜歡惹是生非,但是卻始終有一顆赤子之心,是非分明,喜歡抱打不平,但是卻也有錯就認,恩怨分明,信守承諾。

原劇中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

趙大旗以及黎姍姍,還有顧曉軒三個人從小一起長大,感情甚篤。顧曉軒喜歡黎姍姍,但是黎姍姍卻有鐘意趙大旗。

顧曉軒知道這一點後非常痛苦,在去國外留學之前請求趙大旗不要主動去見黎姍姍。

趙大旗一口答應下來,在顧曉軒走後的確沒有主動見過黎姍姍。黎姍姍每次主動找他,想找機會表明心意的時候都被是趙大旗給顧左右而言他給岔開了。

直到顧曉軒留學歸來後,趙大旗才主動約黎姍姍,三個人一起吃飯給顧曉軒接風洗塵。

雖然抗戰劇中出現這些三角戀愛讓人實在有點倒胃口,但是從中也能看出趙大旗的性格來。

沉墨這次打算去吳州,除了要拜見趙大旗的父親趙仁義,說服他在攻打吳州城的時候作為內應,另外還要處理幾個人。

其中一個就算是之前劉二提到的吳州警察署署長周金慶,以及黎姍姍的父親,名義是吳州商會會長,暗地裡卻是投奔了鬼子的漢奸以及黑幫老大黎壽昌。

鬼子漢奸,人人得而誅之,殺他們對沉墨來說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幹掉這兩個鐵桿漢奸,日後八路軍攻打吳州城的時候也能更順利一些,以後也不會有更多人死在他們手中了。

對不去吳州城,魏和尚劉二也表現很興奮,尤其是魏和尚。

從少林寺出來後沒多久就被國軍抓了壯丁去當兵。剛當上班長沒多久就兵敗被俘虜。

上次跟著沉伯一起去太原,才算是見了一點世面。

吳州城雖然是小城,但是也比晉城要大一點,更繁華一點,好喝好喝的也多一些,所以也很想去看看。

劉二之前雖然去過吳州一次,但是上次去是為了送貨,還被吳州的黑狗們給欺負了。這次跟著沉墨去卻是為了玩,心情自然不一樣,所以也是欣然同意。

既然眾人都沒有意見,五人則一起欣然上路。

劉二也找回來藏在路邊的騾子和大車,五個人駕著兩輛大車一起向吳州趕去。

趙大旗心中對沉墨已經非常佩服,將大毛趕到了魏和尚他們的車上,自己親自趕車載著沉墨。

一路上問東問西,跟一個好奇寶寶一樣。

沉墨則是不厭其煩的給他講了很多東西,有意給他引導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當前的戰爭。

從滿清入關講到晚晴腐敗,又講到甲午海戰,以及東北淪陷淞滬戰役包括金陵大屠殺等歷史事件。

又講了論持久戰的觀點,告訴他倭寇一定會被趕出華夏的。

他講的很通俗易懂,跌宕起伏。

對於沒有讀過多少書的趙大旗來說一聽就懂,一路上聽得如痴如醉,時而扼腕嘆息,時而破口大罵,時而咬牙切齒,時而陷入沉思。

沉墨看的暗暗點頭,不虧是主角。

可成長性還是很強的。

劇中張亮是趙大旗的革命導師,現在有了自己的亂入,趙大旗不知道將來會做出什麼選擇。

沉墨知道趙大旗善於馴馬養馬相馬,所以也故意向他請教這些方面的事情。

趙大旗一向都被父母當做惹是生非的典範,被批評責罵居多,被人誇獎讚揚的少。

此時能有人,尤其還是一個讓他敬佩甚至崇拜的人向他討教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自然興致勃勃,不遺餘力地將自己知道的都賣弄了出來。

沉墨上輩子畢竟也是馬上打天下的皇帝出身,對於戰馬雖然沒有趙大旗瞭解的這麼精細,但是騎過的見過的好馬不知道多少,隨便說一些也聽得趙大旗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