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半履帶運兵車和鐵拳(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玩意是德國人二戰時期發明一種單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重量輕,容易攜帶,威力也不錯,有效射程能夠達到一百米左右。
其最大的特點是一次性使用,用完就扔。
發射的時候可以夾在腋下,也可以放在肩上。
威力的話也不錯,能從正面擊毀大部分的盟軍坦克和裝甲車。
操作也很簡單,士兵稍微培訓一下就能使用。
造價也比較低廉,是二戰德國一款比較成功的武器。
如果放在東方戰場上,用來對付日軍的小豆丁坦克,那簡直就是正兒八經的開罐器,絕對好用。
工兵的武器也出現了升級選項,每個工兵小組可以配備一名裝備火焰噴射器計程車兵。
火焰噴射器用來對付藏在暗堡中敵人簡直就是大殺器,看過《太平洋戰爭》的人應該都會對其中美軍士兵用火焰噴射器驅逐硫磺島上暗堡中的日軍士兵的場景印象深刻。
火焰噴射器的噴嘴對著地堡的透氣孔噴出長長的火焰,裡面的日軍士兵很快被兇勐的火舌爬滿全身,淒厲地慘叫著猶如厲鬼一樣竄出地堡,最後在慘嚎掙扎中變成一塊焦炭。
當然,火焰噴射器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直接燒死敵人,而是利用火焰的急速燃燒形成區域性空間內高溫窒息的環境,讓敵人無法躲藏其中,只能逃出進行呼吸,從而給守在外面計程車兵創造守株待兔的機會。
在中國遠征軍1944年收復松山的戰役中,就使用了大量美軍援軍的火焰噴射器,對躲在密密麻麻的暗堡中的日軍士兵進行逐一清除,燒死了大量日軍。
這一點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之中也有過展現。
這些可升級武器的選項的升級流程是在沉墨選擇了升級之後,消耗一定的任務積分後就可以啟用出現在武器圖鑑上。
然後沉墨便可以從武器圖鑑中購買後配備給相應的部隊。
而相應的部隊本身是已經掌握了這些武器的使用技能的,所以不用擔心還需要培訓的問題。
看了這些武器升級和購買的費用後,沉墨暗暗舒了一口氣。
雖然系統給出的價格都不算便宜,但是以沉墨目前存有的人力資源點還有任務積分,也算是能夠滿足目前的需求。
他將自己關在鷹巢指揮部的辦公室裡算了半天后,終於確定了一個初步的新武器配置方桉。
一個國民擲彈兵組成的步兵班十個人,包括六名步槍兵,兩名衝鋒槍手,一名噴火兵,還有一名鐵拳兵。
這樣的話,火力配備就比較完善了,既能遠距離射擊,也有近戰能力,在遇到躲在地堡等隱秘工事內的敵人時也不會束手無策。
在遇到敵軍的裝甲車輛時也有一戰之力。
雖然在系統的設定中,火焰噴射器是給工兵配置的,但是沉墨當然不會拘泥於此。
只要有足夠的積分和金錢,願意給部隊配備多少都可以。
至於工兵,他們本身就不是主要的作戰兵種,主要任務還是以後勤保障維修為主,所以主武器還是依然以衝鋒槍為主。
一個十人的工兵班,八名士兵的主武器依然為衝鋒槍,剩下兩個人一個為噴火兵,一個為鐵拳兵。
《劍來》
遇到敵人也可以有一戰之力。
不過沉墨打算將這些工兵的衝鋒槍從俗稱為“花機關”的MP18升級成更先進,效能更優秀的MP40衝鋒槍。
平心而論,MP38/40衝鋒槍的效能較為平均,它的射速不如波波沙。殺傷力不如湯姆遜,製造簡單不如司登,效能可能不如芬蘭的蘇米,但是它成功地將便於生產、射擊精準和短小精悍等現代衝鋒槍的特點集於一身,絕對說稱得上是一款名槍,因此在二戰期間才會名揚天下。
在波波沙出現之前,這款槍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衝鋒槍。
不過後來在面對可以裝備大容量彈鼓的波波沙時,在火力的持續性上明顯落入了下風。
但是瑕不掩瑜,這款槍依然在二戰後裝備了許多國家的軍隊和警察,甚至到了六十年代還有許多國家在使用。
MP40是MP38的改進型,效能更先進,造價更低廉,可靠性更高,製造的數量上也遠比MP38要多的多,所以一般看到的都是MP40。
武器圖鑑中被啟用的除了上述這些可升級武器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裝備也是讓沉墨有點喜出望外。
比如說中正式步槍和三八大蓋竟然也出現在武器圖鑑已經啟用的頁面上。
而且還有相對應的口徑彈藥。
這是沉墨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