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石廷柱吃了大虧的自然是齊軍的近戰利器—萬人敵了。

其實就是系統生產的手榴彈,只不過殺傷力因為火藥威力以及觸發機制等因素的不同,肯定跟後世的那種手雷無法相比,甚至在投擲出去的時候還要先點燃露在外面的引線後才行,否則直接扔出去最多當磚頭砸人用。

這玩意原本是用陶瓷製作的,但是在系統升級進入工業時代之後,彈體變成了鑄鐵的,還可以自己選項往裡面加料。

所以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效果,爆炸後破片不僅能殺敵,而且裡面的辣椒麵在爆炸之後還能當成生化武器使用,這對於這個時代根本沒有見過辣椒的絕大多數人來說自然會產生恐慌。

在吃了大虧之後,覺羅巴哈納和石廷柱終於意識到,德州城並沒有他們想想中那麼容易拿下,齊王沉墨抵抗大清的決心堅決程度更是超出他們的預料,齊軍的實力也比他們預期的要更強。

在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兩人並沒有繼續攻城,而是一面派人向北京城的多爾袞回報,並且請求多爾袞派恭順王孔有德攜帶紅衣大炮前來助陣。

另一面派人在周圍收集材料,徵發百姓,打造攻城器械。

這是清兵入關後的第一次攻城之戰,如果此戰不利,會對滿清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所以,多爾袞在接到信後,立刻招來了孔有德,讓他帶領他六千“天佑軍”,攜帶紅衣大炮去德州助陣。

孔有德在崇禎六年投降後金後,不僅帶去了大量的人口士兵,更重要的是他還帶去了紅衣大炮以及許多鑄造紅衣大炮的工匠,讓滿清因此擁有了鑄造紅衣大炮的能力,彌補上了八旗兵以前攻堅能力不足的缺陷,因此被黃太吉封為“恭順王”,他的部下也被賜號“天佑軍”。

這個天佑軍其實就是滿清的炮兵部隊,孔有德就是滿清的炮兵司令。

孔有德在接到命令後,很快帶著自己的部下以及二十門紅衣大炮前往德州而來。

時間關係,以下內容先更後改,不是正式更新正文。看到這裡的兄弟明天上午重新整理再看。

湖南地方山多水多平原少,衡陽城外的這片荒原並不算多麼遼闊。

而且這片地形呈現是一片北邊低,南邊高的走勢。

北邊雖然低,但是卻更寬。南邊雖然地勢稍微高一點,但是卻相對狹窄了許多。

清軍佔據了北邊,而蕩寇軍佔據了南邊。

清軍人多,五六萬人擺出的陣勢看起來密密麻麻。蕩寇軍這邊因為地形的限制,所以陣列也是比較緊湊。

這也是沉墨答應勒爾錦在此處決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能夠利用地形讓清軍隊形緊湊起來,能夠讓己方的火槍兵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來。

果然,清軍前鋒營參將豪泰帶兵衝鋒的過程中,越靠近蕩寇軍的陣線,他們的隊形就越密集緊湊起來。

到進入了燧發槍的有效射程範圍內,幾乎變成了人挨著人的局面。

站在第一排的一千名蕩寇軍火槍兵聽到指揮官下令射擊的竹哨聲之後,立刻端起早就裝填完畢的燧發槍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

射擊完之後,在瀰漫的白煙掩護下,立刻轉身向後,從佇列之間的通道之中向著最後面走去,準備第二輪裝填。

而第二排的一槍火槍兵立刻向前一步,然後開槍。

“砰砰砰……”

然後重複同樣的動作,向最後面走去,準備重新裝填。

然後第三排同時頂上,又是一輪齊射和白煙瀰漫。

三段式雖然是前裝槍的常規戰術,但是作為指揮官肯定不能拘泥保守。六千火槍兵站成六排才用六段射,既能保證火線寬度,又能保證連綿不斷的火力。

而且蕩寇軍的六千火槍兵之間嚴密無間的配合,完全可以確保火力的連續性,不會給清軍任何可趁之機。

清軍前鋒營在第一輪的射擊之中就轟然倒下一大片,慘叫聲頓時響成一片。

前鋒營參將豪泰也衝在最前面,但是他運氣比較好,只是右邊臉頰被鉛彈劃過,帶走了一大片血肉,讓他看起來少了半張臉,整個人變得恐怖血腥。

但是受傷不僅沒有嚇退豪泰,反而激發了豪泰的兇性,顧不上臉上的傷勢,面容猙獰地繼續揮刀向著蕩寇軍的陣線撲去。

他身後的一群親兵也兇悍地吶喊著緊緊跟上。

毫無疑問,豪泰繼承了滿洲人的那種兇殘悍勇,越激烈的戰鬥越能激發出他的兇性。而這種兇性往往在衝鋒的時候是能夠很大程度上嚇破敵人的膽子。

在以往的許多次戰鬥中,敵人在沒有接觸之前,遠端射擊的時候還能保持住陣型,不會出現慌亂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