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迫擊炮則是更輕巧的步兵支援火炮,四名士兵可以輕鬆地帶著移動,適合各各種地形。

迫擊炮的底座可以拆卸下來,行軍的時候一個人扛著底座,一個人扛著炮管,另外兩個人抬著彈藥,就是一個標準的迫擊炮小組。

雖然威力比不上野戰炮和攻城重炮,但是卻勝在方便輕巧,適合各種戰場。

至於馬炮,是一種更輕巧,可以單馬牽引,跟隨騎兵快速機動的火炮,威力在所有火炮裡面算是比較小的,因為畢竟口徑小,炮管也短。

但是卻能有效地增強騎兵的攻堅能力。

最後一種火炮則是火箭炮,這玩意操作其實相當簡單,射程也很遠,威力也不錯,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精準度不高,飛出去之後最終能落在哪裡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所以又稱隨緣炮。

不過火箭炮也不是用來精準打擊的,這玩意最適合用來進行炮火覆蓋,對付叢集目標非常的好用。

面對大規模成群結隊的敵軍,可以給他們放煙花看,只是這煙花有點廢人。

攻城的時候用這玩意,容易讓敵軍的城池燃起大火,畢竟是燒房子的縱火利器。

說完火炮,還有火銃。

系統升級之後,原本的燧發槍可以升級為更加先進的米尼步槍,雖然依然是前裝步槍,但是卻已經從滑膛槍進化到了線膛槍。

而且從燧石點火變成了更加先進的撞針點火機構,發射火藥也從散裝藥變成了定量裝藥的紙殼裝藥,碰上了底部加裝了軟木塞的米尼彈。

這些改進讓火槍的精準度還有射程以及發射速度都的得到了一個巨大的提升,讓火槍也真正有了統治戰場的能力。

除了火槍之外,擲彈兵使用的炸彈也有了升級版,原本的陶瓷炸彈可以升級為鐵製炸彈,鑄鐵鑄造的彈體,威力更大,投擲的距離也更遠,對於擲彈兵來說也更安全一些。

總之,火器的技術在進入了工業時代之後得到了全面的進步和提升。

沉墨將自己的齊王行轅設在德州城之後,在德州城外選址修建了一個佔地面積巨大的軍事工業區,在裡面建造了五座槍炮鑄造廠,專門用來生產火槍火炮炸彈等。

沉墨的目標是擁有各種火炮至少在一千門以上,火槍兵的數量要在一萬以上,擲彈兵的數量也要在五千以上。

另外,沉墨還在德州城外建立了騎兵營地,從系統中訓練了又訓練了五千輕騎兵和兩千龍騎兵。

如此一來,沉墨麾下的騎兵數量將會達到一萬人。

有了這一一萬騎兵,在將來面對滿輕騎兵和蒙古騎兵的時候,沉墨就不會太過被動了。

滿清的騎兵優勢被抵消之後,沉墨再用火槍火炮

來對付他們引以為傲的八旗精銳,那滿清在齊軍面前就不剩任何優勢了。

而在沉墨大力擴軍,生產武器的時候,時間已經悄然來到崇禎十七年的五月一日。

多爾袞在數萬八旗精銳的簇擁下,在北京城無數官員權貴士紳的躬身迎接下,騎在高頭大馬上志得意滿地從正陽門進入了北京城。

他看著兩邊對著自己歡呼敬仰的無數人群,縱聲大笑起來。

從老汗到自己那位哥哥,幾代人沒有達成的目標在自己手中實現了,這豈能不讓人自得興奮。

他多爾袞才是滿洲真正的英雄,歷史在他手中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