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裝了,我真的造反了(第3/3頁)
章節報錯
走到湖廣湘江今湖南,沒法走了,兩人坐船準備渡江。
渡到一半,遇上了強盜。
對徐宏祖而言,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他已經遇到好幾次了,但靜聞大師,應該是第一次。此後的具體細節不太清楚,反正徐宏祖趕跑了強盜,但靜聞在這場風波中受了傷,加上他的體質較弱,剛撐到廣西,就圓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來,辦理靜聞的後事。
由於路上遭遇強盜,此時,徐宏祖的路費已經不足了,如果繼續往前走,後果難以預料。
所以當地人勸他,放棄前進念頭,回家。
徐宏祖跟靜聞,是素不相識的,說到底,也就是個伴,各有各的想法,靜聞沒打算寫遊記,徐宏祖也沒打算去禮佛,實在沒有什麼交情。而且我還查過,他此前去過雞足山,這次旅行對他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然而他說,我要繼續前進,去雞足山。
當地人問:為什麼要去。
徐宏祖答:我答應了他,要帶他去雞足山。
可是,他已經去世了。
我帶著他的骨灰去。答應他的事情,我要幫他做到。
徐宏祖出發了,為了一個逝去者的願望,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雖然這個逝去者,他並不熟悉。
旅程很艱苦,沒有路費的徐宏祖揹著靜聞的骨灰,沒有任何資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乾糧充飢,為了能夠繼續前行,他還當掉了自己所能當掉的東西,只是為了一個承諾。
就這樣,他按照原定路線,帶著靜聞,翻閱了廣西十萬大山,然後進入四川,越過峨眉山,沿著岷江,到達甘孜松潘。
渡過金沙江,渡過瀾滄江,經過麗江、經過西雙版納,到達雞足山。
迦葉寺裡,他解開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靜聞的骨灰。
到了。
我們到了。
他鄭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葉寺裡,在這裡,他兌現了承諾。
然後,他應該回家了。
但他沒有。
從某個角度講,這是上天對他的恩賜,因為這將是他的最後一次旅途,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
他離開雞足山,又繼續前行,行進半年,翻越了崑崙山,又行進半年,進入雪區,遊歷幾個月後,踏上歸途。
回去沒多久,就病了。
喜歡鍛鍊的人,身體應該比較好,天天鍛鍊的人比如運動員,就不一定好,旅遊也是如此。
估計是長年勞累,徐宏祖終究是病倒了,沒能再次出行。崇禎十四年1641,病重逝世,年五十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
他所留下的筆記,據說總共有兩百多萬字,可惜沒有保留下來,剩餘的部分,大約幾十萬字,被後人編成《徐霞客遊記。
在這本書裡,記載了祖國山川的詳細情況,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況,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
好的,總結應該出來了,這是一個偉大的地理學家的故事,他為了研究地理,四處遊歷,為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是這樣嗎?
不是的。
紐西蘭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瑪峰後,經常被記者問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爬?
他總不回答,於是記者總問,終於有一次,他答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再問的答桉:因為它指珠峰,就在那裡!
因為它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