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敲打鄉紳(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些高利貸的欠條也都當面還給了本人。
這一波操作讓高密縣又多出了幾百上千戶的自耕農,讓許多欠了地主家高利貸的窮苦百姓無債一身輕,對沉墨自然感激涕零。
沉墨自然又收穫了一波聲望值。
以後誰要是敢說沉墨的壞話,這些百姓都會成為沉墨的死忠粉,絕對會讓對方見識到縣城老爺的擁躉的厲害。
時間關係,以下內容非正式更新內容。看到的書友明天重新整理看修改後的正式更新內容。
話說宋江因要救取解珍、解寶的屍,到於烏龍嶺下,正中了石寶計策。四下裡伏兵齊起,前有石寶軍馬,後有鄧元覺截住迴路。石寶厲聲高叫:“宋江不下馬受降,更待何時!”關勝大怒,拍馬輪刀戰石寶。兩將交鋒未定,後面喊聲又起。腦背後卻是四個水軍總管,一齊登岸,會同王績、晁中從嶺上殺將下來。
花榮急出當住後隊,便和王績交戰。鬥無數合,花榮便走,王績、晁中乘勢趕來,被花榮手起,急放連珠二箭,射中二將,翻身落馬。眾軍吶聲喊,不敢向前,退後便走。四個水軍總管見一連射死王績、晁中,不敢向前,因此花榮抵敵得住。刺斜裡又撞出兩陣軍來,一隊是指揮白欽,一隊是指揮景德。這裡宋江陣中,二將齊出。呂方便迎住白欽交戰,郭盛便與景德相持。四下裡分頭廝殺,敵對死戰。
宋江正慌促間,只聽得南軍後面喊殺連天,眾軍奔走。原來卻是李逵引兩個牌手項充、李袞,一千步軍,從石寶馬軍後面殺來。鄧元覺引軍卻待來救應時,背後撞過魯智深、武松,兩口戒刀橫剁直砍,渾鐵禪杖一衝一截;兩個引一千步軍,直殺入來。隨後又是秦明、李應、朱仝、燕順、馬麟、樊瑞、一丈青、王矮虎,各帶馬軍、步軍,舍死撞殺入來。四面宋兵殺散石寶、鄧元覺軍馬,救得宋江等回桐廬縣去。石寶也自收兵上嶺去了。宋江在寨中稱謝眾將:“若非我兄弟相救,宋江已與解珍、解寶同為泉下之鬼!”吳用道:“為是兄長此去,不合愚意。惟恐有失,便遣眾將相接。”宋江稱謝不已。
且說烏龍嶺上,石寶、鄧元覺兩個元帥在寨中商議道:“即目宋江兵馬退在桐廬縣駐紮,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過嶺後,睦州遲尺危矣。不若國師親往清溪大內,面見天子,奏請添調軍馬守護這條嶺隘,可保長久。”鄧元覺道:“元帥之言極當,小僧便往。”鄧元覺隨即上馬,先來到睦州,見了右丞相祖士遠,說:“宋江兵強人勐,勢不可當。軍馬席捲而來,誠恐有失。小僧特來奏請添兵遣將,保守關隘。”祖士遠聽了,便同鄧元覺上馬離了睦州,一同到清溪縣幫源洞中。先見了左丞相婁敏中,說過了奏請添調軍馬。
次日早朝,王子方臘升殿。左右二丞相,一同鄧元覺朝見。拜舞已畢,鄧元覺向前起居萬歲,便奏道:“臣僧元覺,領著聖旨,與太子同守杭州。不想宋江軍馬,兵強將勇,席捲而來,勢難迎敵。致被袁評事引誘入城,以致失陷杭州。太子貪戰,出奔而亡。今來元覺與元帥石寶,退守烏龍嶺關隘。近日連斬宋江四將,聲勢頗振。即目宋江已進兵到桐廬駐紮,誠恐早晚賊人私越小路,透過關來,嶺隘難保。請陛下早選良將,添調精銳軍馬,同保烏龍嶺關隘,以圖退賊,克復城池。臣僧元覺,特來啟請。”
方臘道:“各處軍兵已都調盡。近日又為歙州昱嶺上關隘甚緊,又分去了數萬軍兵。止有御林軍馬,寡人要護御大內,如何四散調得開去?”鄧元覺又奏道:“陛下不發救兵,臣僧無奈。若是宋兵度嶺之後,睦州焉能保守!”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奏曰:“這烏龍嶺關隘,亦是要緊去處。臣知御林軍兵總有三萬,可分一萬跟國師去保守關隘。乞我王聖鑑。”方臘不聽婁敏中之言,堅執不肯調撥御林軍馬去救烏龍嶺。
當日朝罷,眾人出內。婁丞相與眾官商議,只教祖丞相睦州分一員將,撥五千軍與國師去保烏龍嶺。因此鄧元覺同祖士遠回睦州來,選了五千精銳軍馬,首將一員夏侯成,同到烏龍嶺寨內,與石寶說知此事。石寶道:“既是朝廷不撥御林軍馬來退宋兵,我等且守住關隘,不可出戰。著四個水軍總管,牢守灘頭江岸邊。但有船來,便去殺退,不可進兵。”且不說寶光國師同石寶、白欽、景德、夏侯成五個守住烏龍嶺關隘。卻說宋江自折了將左,只在桐廬縣駐紮,按兵不動,一住二十餘日,不出交戰。
忽有探馬報道:“朝廷又差童樞密齎賞賜,已到杭州。聽知分兵兩路,童樞密轉差大將王稟分齎賞賜,投昱嶺關盧先鋒軍前去了。童樞密即目便到,親齎賞賜。”宋江見報,便與吳用眾將都離縣二十里迎接。來到縣治裡,開讀聖旨,便將賞賜分給眾將。宋江等參拜童樞密,隨即設宴管待。童樞密問道:“徵進之間,多聽得損折將左。”
宋江垂淚稟道:“往年跟隨趙樞相北征大遼,兵將全勝,端的不曾折了一個將校。自從奉敕來徵方臘,未離京師,首先去了公孫勝。駕前又留下了數人。進兵渡得江來,但到一處,必損折數人。近又有**個將左,病倒在杭州,存亡未保。前面烏龍嶺廝殺二次,又折了幾將。蓋因山險水急,難以對陣,急切不能打透關隘。正在憂惶之際,幸得恩相到此。”
童樞密道:“今上天子多知先鋒建立大功。後聞損折將左,特差下官,引大將王稟、趙譚,前來助陣。已使王稟齎賞往盧先鋒處,分俵給散眾將去了。”隨喚趙譚與宋江等相見,俱於桐廬縣駐紮。飲宴管待已了。
次日,童樞密整點軍馬,欲要去打烏龍嶺關隘。吳用諫道:“恩相未可輕動。且差燕順、馬麟去溪僻小徑去處,尋覓當村土居百姓,問其向道,別求小路,度得關那邊去,兩面夾攻,彼此不能相顧,此關唾手可得。”
宋江道:“此言極妙!”隨即差遣馬麟、燕順引數十個軍健,去村落中尋訪百姓問路。去了一日,至晚,引將一個老兒來見宋江。宋江問道:“這老者是甚人?”馬麟道:“這老的是本處土居人戶,都知這裡路徑溪山。”宋江道:“老者,你可指引我一條路徑過烏龍嶺去,我自重重賞你。”
老兒告道:“老漢祖居是此間百姓,累被方臘殘害,無處逃躲。幸得天兵到此,萬民有福,再見太平。老漢指引一條小路過烏龍嶺去,便是東管,取睦州不遠。便到北門,卻轉過西門,便是烏龍嶺。”宋江聽了大喜。隨即叫取銀物賞了引路老兒,留在寨中,又著人與酒飯管待。
次日,宋江請啟童樞密:“守把桐廬縣。宋江自引軍馬,親來睦州城下,兩面夾攻。可取烏龍嶺關隘。”童貫便教宋先鋒分兵撥將。宋江親自帶領正偏將一十二員,取小路進發。童樞密部領兵馬,大路而進。宋江所帶那十二員?是:花榮、秦明、魯智深、武松、戴宗、李逵、樊瑞、王英、扈三娘、項充、李袞、凌振。
話說當下宋江親自帶領正偏將一十二員,隨行馬步軍兵一萬人數,跟著引路老兒便行。馬摘鑾鈴,軍士銜枚疾走。至小半嶺,已有一夥軍兵攔路,宋江便叫李逵、項充、李袞衝殺入去, 約有三五百守路賊兵,都被李逵等殺盡。四更前後,已到東管。
本處守把將伍應星,聽得宋兵已透過東管,思量部下止有三千人馬,如何迎敵得。當時一鬨都走了,徑回睦州報與祖丞相等官知道。“今被宋江軍兵私越小路,已透過烏龍嶺這邊,盡到東管來了。”祖士遠聽了大驚,急聚眾將商議。
宋江已令炮手凌振,放起連珠炮。烏龍嶺上寨中石寶等,聽得大驚。急使指揮白欽引軍探時,見宋江旗號,遍天遍地,擺滿山林。急退回嶺上寨中,報與石寶等官。石寶便道:“既然朝廷不發救兵,我等只堅守關隘,不要去救。”鄧元覺便道:“元帥差矣!如今若不調兵救應睦州,也自由可。倘或內苑有失,我等亦不能保。你不去時,我自去救應睦州。”石寶苦勸不住。鄧元覺點了五千人馬,綽了禪杖,帶領夏侯成下嶺去了。
且說宋江引兵到了東管,且不去打睦州,先來取烏龍嶺關隘,卻好正撞著鄧元覺。軍馬漸近,兩軍相迎,鄧元覺當先出馬挑戰。花榮看見,便向宋江耳邊低低道:“此人則除如此如此可獲。”宋江點頭道:“是。”就囑付了秦明,兩將都會意了。秦明首先出馬,便和鄧元覺交戰。鬥到五**,秦明回馬便走,眾軍各自東西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