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劉巡檢叛亂攻縣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巡檢其實並沒有跑遠,而是帶著人跑回了他的老家劉家莊。
劉家莊上幾乎所有人都姓劉,莊上上千人不是劉家的親族,就是劉家的佃戶。
劉巡檢在家中躲了幾日,正想返回縣衙的時候,就傳來了馬家和苟家聚眾攻打縣衙,結果被縣丞沉墨給強勢鎮壓,死傷慘重,而且兩家的家產全部被抄沒的訊息,這讓劉巡檢大吃一驚。
緊接著又傳來了知縣主簿和典史三人畏罪自殺被人在城外的一座土地廟裡發現遺體,身邊還留著遺書的訊息,劉巡檢更是驚駭不已。
以他對知縣三人的瞭解,知道這三人根本不會自殺的。
肯定是沉墨害死了他們。
一想到這個,劉巡檢就生出了極大的危機感。
既然知縣都被沉墨幹掉了,那麼自己作為唯一還活著的官員,必然會成為沉墨的下一個目標。
可是他又不想逃亡,那麼就只剩下了一條路,就是要先下手為強。
他聽說沉墨現在已經開始重新組建巡檢司,這個訊息更是讓他如坐針氈。這明顯說明沉墨就是要對自己出手了。
話說,,,..版。】
劉巡檢思前想後,想了整整一個晚上,終於說動了家中長輩,決定起事,理由自然就是被沉墨這個濫殺同僚,殘害百姓的酷吏給逼的。
很快,劉巡檢就聚集了數百人,用劉家莊早就準備好的武器將這些人武裝起來,打著誅殺酷吏沉墨的旗號浩浩蕩蕩地向著高密縣城而來。
而劉家家主老謀深算,知道靠著自己一家的力量不一定能夠對付沉墨,所以又派人勸說高密縣其他的一些大戶,散佈謠言,說是沉墨要對高密縣所有的大戶動手,目的就是覬覦他們的家產糧食。
雖然有一些大戶根本不相信他的話,但是也有幾家被說動了,派出人手跟劉家聯合在一起,共同向著高密縣城進發。
等到了縣城外面的時候,劉巡檢手下的人馬已經超過了一千人。
看著近在遲尺的縣城,劉巡檢自覺豪情萬丈,生出了一種天下之大自己儘可去的的錯覺來,沉墨一個小小的縣丞根本不足為懼。
時間關係,以下內容先更後改。看到這裡的明天早上重新整理看修改後的正式更新內容。造成不便,請隨意吐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
話說當時太尉喝叫左右排列軍校,拿下林沖要斬。林沖大叫冤屈。太尉道:“你來節堂有何事務?見今手裡拿著利刃,如何不是來殺下官?”林沖告道:“太尉不喚,如何敢見。有兩個承局望堂裡去了,故賺林沖到此。”太尉喝道:“胡說!我府中那有承局。這廝不服斷遣!”喝叫左右:“解去開封府,分付滕府尹好生推問,勘理明白處決。就把寶刀封了去。”左右領了鈞旨,監押林沖投開封府來。恰好府尹坐衙未退。但見:
緋羅繳壁,紫綬卓圍。當頭額掛硃紅,四下簾垂斑竹。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製四行;令史謹嚴,漆牌中書低聲二字。提轄官能掌機密,客帳司專管牌單。吏兵沉重,節級嚴威。執藤條祗候立階前,持大杖離班分左右。龐眉獄卒挈沉枷,顯耀猙獰;豎目押牢提鐵鎖,施逞勐勇。戶婚詞訟,斷時有似玉衡明;鬥毆相爭,判斷恰如金鏡照。雖然一郡宰臣官,果是四方民父母。直使囚從冰上立、儘教人向鏡中行。說不盡許多威儀,似塑就一堂神道。
高太尉幹人把林沖押到府前,跪在階下。府幹將太尉言語對滕府尹說了,將上太尉封的那把刀,放在林沖面前。府尹道:“林沖,你是個禁軍教頭,如何不知法度,手執利刃,故入節堂?這是該死的罪犯!”林沖告道:“恩相明鏡,念林沖負屈銜冤。小人雖是粗鹵的軍漢,頗識些法度,如何敢擅入節堂。為是前月二十八日,林沖與妻到岳廟還香願,正迎見高太尉的小衙內把妻子調戲,被小人喝散了。次後,又使陸虞候賺小人吃酒,卻使富安來騙林沖妻子到陸虞候家樓上調戲,亦被小人趕去,是把陸虞候家打了一場。兩次雖不成奸,皆有人證。次日,林沖自買這口刀。今日,太尉差兩個承局來家呼喚林沖,叫將刀來府裡比看。因此,林沖同二人到節堂下。兩個承局進堂裡去了,不想太尉從外面進來,設計陷害林沖。望恩相做主!”府尹聽了林沖口詞,且叫與了迴文,一面取刑具枷杻來枷了,推入牢裡監下。林沖家裡自來送飯,一面使錢。林沖的丈人張教頭亦來買上告下,使用財帛。
正值有個當桉孔目,姓孫名定,為人最鯁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喚做孫佛兒。他明知道這件事,轉轉宛宛,在府上說知就裡,稟道:“此事果是屈了林沖,只可周全他。”府尹道:“他做下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問他‘手執利刃,故入節堂,殺害本官’,怎周全得他?”孫定道:“這南衙開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說!”孫定道:“誰不知高太尉當權,倚勢豪強,更兼他府裡無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觸犯,便發來開封府,要殺便殺,要剮便剮,卻不是他家官府?”府尹道:“據你說時,林沖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斷遣?”孫定道:“看林沖口詞,是個無罪的人。只是沒拿那他兩個承局處。如今著他招認做‘不合腰懸利刃,誤入節堂’,嵴杖二十,刺配遠惡軍州。”滕府尹也知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稟說林沖口詞。高求情知理短,又礙府尹,只得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
就此日,府尹回來升廳,叫林沖除了長枷,斷了二十嵴杖,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量地方遠近,該配滄州牢城。當廳打一面七斤半團頭鐵葉護身枷釘了,貼了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兩個防送公人監押前去。兩個人是董超、薛霸。二人領了公文,押送林沖出開封府來。只見眾鄰舍並林沖的丈人張教頭,都在府前接著,同林沖兩個公人,到州橋下酒店裡坐定。林沖道:“多得孫孔目維持,這棒不毒,因此走得動撣。”
張教頭叫酒保安排桉酒果子,管侍兩個公人。酒至數杯,只見張教頭將出銀兩,齎發他兩個防送公人已了。林沖執手對丈人說道:“泰山在上,年災月厄,撞了高衙內,吃了一場屈官司。今日有句話說,上稟泰山。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已經三載,不曾有半些兒差池。雖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面紅面赤,半點相爭。今小人遭這場橫事,配去滄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 休為林沖誤了前程。卻是林沖自行主張,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如此,林沖去的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
張教頭道:“林沖,甚麼言語!你是天年不齊,遭了橫事,又不是你作將出來的。今日權且去滄州躲災避難,早晚天可憐見,放你回來時,依舊夫妻完聚。老漢家中也頗有些過活,明日便取了我女家去,並錦兒,不揀怎的,三年五載,養贍得他。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內便要見也不能勾。休要憂心,都在老漢身上。你在滄州牢城,我自頻頻寄書並衣服於你。休得要胡思亂想,只顧放心去。”林沖道:“感謝泰山厚意,只是林沖放心不下,枉自兩相耽誤。泰山可憐見林沖,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張教頭那裡肯應承,眾鄰舍亦說行不得。林沖道:“若不依允小人之時,林沖便掙扎得回來,誓不與娘子相聚!”張教頭道:“既然如此行時,權且由你寫下,我只不把女兒嫁人便了。”當時叫酒保尋個寫文書的人來,買了一張紙來。那人寫,林沖說,道是: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為因身犯重罪,斷配滄州,去後存亡不保。有妻張氏年少,情願立此休書,任從改嫁,永無爭執。委是自行情願,即非相逼。恐後無憑,立此文約為照。年月日。”
林沖當下看人寫了,借過筆來,去年月下押個花字,打個手模。正在閣裡寫了,欲付與泰山收時,只見林沖的娘子號天哭地叫將來。女使錦兒抱著一包衣服,一路尋到酒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