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戲做全套,程凱甚至還故意派人追擊了幾十裡後才返回。

馬寶撤軍以後,後面的城池基本上沒有遇到一個有像樣抵抗的。

不知道是馬寶給了暗示還是這些城池的守將覺得馬寶大將軍都跑路了,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後,覺得抵抗也是沒用的。

所以後面的仗就不是打仗了,而是行軍。

每到一座城池,城門開啟著,城中的鄉紳排著隊在城外等候,歡迎大軍進城。

程凱的計劃是打通通往昆明的道路就行,暫時顧不上不在這條線路上的城池。

結果沒想到那些不在這個線路上的城池反而還派人主動來要求投降。

搞得程凱很是鬱悶。

如果每一座拿下的城池都要分兵駐守的話,那程凱帶的這些士兵根本就不夠分配的。

所以他乾脆直接任命那些城池裡最最有名望計程車紳暫時代理知縣,管理城池。

城中的大小官吏都由臨時知縣指定。

只要表現的好,回頭可以申報給楚國吏部轉正。

這本來是無奈之舉,但是沒想到卻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那些鄉紳不僅對程凱感恩戴德,而且還主動籌集了許多糧草軍餉送到軍中。

有時候行軍太快,他們追趕不上,甚至提前送到大軍前進路上的某一座城池裡等候。

除此之外,他們還主動為楚軍宣傳,結果導致許多原本距離大軍行進路線很遠的城池都派人來主動投降。

說是主動投降,其實就是求官。

程凱感覺這事情不太對,但是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人家來投降了總不能不接受吧。

至於說這些人裡會出貪官酷吏那是肯定的,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先給這些人敲敲警鐘,回頭回報朝廷讓吏部和殿前司派人來巡查考核就行。

當然了,能有這種場面,除了楚軍威名遠揚,這些人為了保命和保全家族等因素外,楚軍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的訊息也是隨風而走,快速的傳揚開來。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楚軍軍紀嚴明在程凱等人看來是軍隊的本分,但是在那些連年遭受兵禍的鄉紳百姓眼裡,跟周軍還有清兵甚至包括以前的明軍一比,楚軍簡直就是當年的岳家軍重現人間。

這樣的仁義之師如果還不趕緊主動投降,難道還要等著人家用大炮來轟不成?

雖然那些士紳也聽說了一些楚軍每佔領一城就要拿走士紳的土地分配給那些普通百姓的傳言,但是一來比起性命來那些都是小事,二來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也感覺不到多麼的痛。

再加上沈墨的打出的旗幟就是驅逐韃虜,恢復華夏。

不得不說,滿清雖然入住中原幾十年,但是如今這天下心懷大明的人依然不少。

尤其是在吳三桂昔日的統治過的南方地區更是如此。

雖然大明也很爛,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很多人也沒有經歷過到底有多爛。

在心中有怨言的時候,也就不自覺地會懷念前朝。

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是如果你真的把他送回前明的時候,他估計也就不會這麼想了。

所以投降楚軍,一來符合大義,二來也是出於現實考量。

在這種情況下,程凱的行軍速度飛快。

從開始攻打興安縣開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程凱就已經帶著大軍打到了廣西和雲南的交界處,進入了雲南府境內,兵鋒直逼昆明城。

而這個時候,慢悠悠一路前行的楚國特使嶽文季才剛剛進入了雲南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