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必然會擔心沈墨會跟他們算舊賬,但是他們又畏懼楚軍勢大,不敢明確地跟楚國叫板,所以才會表現出這般舉棋不定的觀望態度來。

歷史上,這八家也不過風光了不到一百年時間,到乾隆的時候被開始清算,也就快速的沒落了下去。

畢竟豬養肥了是要殺的,不可能讓你一直肥下去的。

只不過現在這殺豬刀掌握在了沈墨手中,什麼時候殺,那就全看沈墨心意了。

他冷哼一聲道:“這八家的財富是建立在中原百姓的鮮血和屍骨上面的,他們賺的每一枚銅板上面都沾滿了同胞的血肉,我遲早是要收拾他們的。只不過現在的時機並不成熟,收拾他們容易,卻容易造成山西以及河北局勢的動盪。先穩住他們,等到明年遷都之後,讓老戴去收拾他們。收拾了他們之後,他們手中的那些產業和渠道也需要有人接手。所以,這件事急不得。”

鄭雲龍點頭稱是,“王上,臣明白您的意思。現在中原的局勢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遼東還有薩不素的那支清軍以及羅剎兵,漠北還有幾支清軍,還有那個野心勃勃的噶爾丹都是我們需要防範的物件。臣回頭寫封信給呂小布,讓他謹慎行事。”

沈墨點點頭表示同意,想了想蹙眉道:“現在烏斯藏那邊藏王的態度還不明朗,西域那邊也需要注意。我們的攤子一下子大了許多,要處理的關係也多了許多。這些都要分個輕重緩急,能放的先放一放,該緊的則一點都不能放鬆。”

兩人點頭稱是。

三人接下來又說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鐵牛帶著十幾萬楚軍在光復了整個河南之後,又帶兵進入了山東。

山東雖然大部分的城池都歸順了楚國,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沒有完全平定。

山東本來就是人口大省,而且耕地面積廣闊,因為之前的旱災還有清廷的苛捐雜稅讓許多百姓都流離失所,因此遍地盜賊。

在這種形勢下,從元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的造反專業戶白蓮教又在山東死灰復燃,而且勢頭還非常的猛烈。

如今已經在登州等地聚集起了十幾萬之眾公開起事,宣佈建立“白蓮聖朝”,以白蓮為旗幟,信眾全部左臂裹著白布,手持武器開始攻城略地,裹挾百姓,一時間搞得轟轟烈烈的。

鐵牛之所以沒有跟隨沈墨上京,就是因為半路接到了訊息,被沈墨派到登州打白蓮教去了。

“昨天收到鐵牛送來的戰報,五戰五捷,白蓮教損失慘重,現在已經龜縮在登州城內不敢出來了。”

沈墨向兩人說起鐵牛的進展。

兩人聞言都是頗為振奮,“白蓮教這些貨色根本不經打,就這水平還好意思學人造反。鐵牛攻下登州城肯定輕輕鬆鬆,白蓮教這些玩意蹦躂不了幾天了。”

鄭雲龍擊掌叫好、

但是沈墨卻搖頭道:“滅了白蓮教很容易,但是要徹底根除他們卻很不容易。數百年來,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末,白蓮教只要局勢稍微動盪一點就會跳出來搞事情。歷朝歷代屢禁不止,這些人就跟臭蟲一樣捏死一茬又冒出來一茬。這次滅了他們,恐怕過不了幾年他們又會死灰復燃,真是讓人煩不勝煩。”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唸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

北宋時期淨土唸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崑山(今江蘇崑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建立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白蓮教因教義淺顯、修行簡便而得以傳播,在南宋的時候甚至都傳播到了北方蒙古人統治的地盤。

白蓮教的信徒多為底層的窮苦百姓,內部高層又多為士紳富賈,等級分明,層級森嚴,在元朝的時候甚至還被朝廷承認為合法組織。

但是後來隨著發展,派系眾多,信奉的神祇也開始變得亂七八糟,五花八門了。各教派之間的教義也各不相同,對官府朝廷的態度也並不一致。

但是因為白蓮教勢力越來越大,引起了朝廷的猜忌,所以明朝朝廷也是屢次禁止,因此引得白蓮教各派系對朝廷的態度逐漸統一敵視起來。

滿清入關以後,白蓮教各派系又紛紛以“反清復明”為口號起事,跟清廷作對。但是現在清廷被楚國所滅,他們又不願意就地解散,所以就繼續跟楚軍對抗。

歷史上,白蓮教終滿清一朝依然沒有斷絕,在清末民國的時候很多演變為那些反動道門,跟著反對派一起跟革命者作對,甚至在建國後有些偏遠的地區還依稀能看到白蓮教活動的影子。

所以沈墨知道要鎮壓他們容易,但是要想徹底何其難矣!

不過現在暫時還顧不上這些,只能先解決眼前能解決的問題。

沈墨搖搖頭,將這件事放過,看向李彪問道:“薩不素那邊有訊息沒有?”

李彪搖頭道:“暫時還沒有訊息。不過算算時間,如果薩不素接到王上的旨意之後,考慮上兩三日再派人回信的話,差不多也該有訊息了。”

在沈墨入京的第二天,沈墨就派人給滿清黑龍江將軍薩不素送去了一封信。

信的內容就是開誠佈公的告訴薩不素,若是他原因歸順大楚,楚王可以繼續讓他留任,繼續抵抗羅剎國的入侵。而且還可以看在他的面子上,優待愛新覺羅家。

信寫的很坦率,如果薩不素不願意歸順,沈墨也不為難他,只要他暫時穩住羅剎兵,自己會派人接手他的職責,但是那是在明年開春之後了。

至於如何做,就交給薩不素自己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