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滿朝文武皆叛賊(第1/3頁)
章節報錯
南京和揚州在兩日之內接連被楚軍佔領,江北震驚,天下譁然。
訊息傳開,楚國境內軍民歡呼雀躍,人心振奮。反之,滿清朝野上下則是一片愁雲慘淡。
康熙之前派到江南,欲告知太子胤礽不要隨意出戰,而要據城堅守的使者剛進入江蘇境內,還沒到揚州,就聽見了太子親領十萬大軍出城與楚王決戰,結果被楚王突襲,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虜的訊息,頓時大驚失色。
踟躕一番後也沒敢繼續向揚州進發,轉身回京城去了。
楚軍進入揚州之後,視察一番,發現揚州根南京的境況很像,都是被清軍大軍屯兵日久,城中糧食已經到了瀕臨耗盡的狀態,百姓多有餓死者,餓殍遍地,觸目驚心。
別說普通百姓了,就是許多豪富巨賈家中糧食都被清軍搜刮一空。
城中的糧店庫房早已經空空如也,都被清軍洗劫一空。
糧食成了此時最金貴的東西,賣兒鬻女的慘劇也是比比皆是。
沈墨看的心情沉重,但是也知道這是戰爭帶來的必然結果。唯有儘快的結束戰爭,天下一統,方能真正的結束這種場面。
他寫信給姜寒酥,讓她和首輔于成龍等大臣商議,儘快從楚國運送大量的糧食來江北。
現在整個江北都在缺糧,揚州周邊的城池村落百姓也被清軍搜刮了好幾次。
這也是楚軍能夠迅速佔領江北的一個重要原因,清軍在江北做的這些事情實在不得人心。
程凱也渡江來到揚州,他向沈墨建議道:“王上,光是靠著朝廷調派糧食,恐怕還不夠。最好是能發動那些各地的商人,若是能讓他們運糧來賣,江北缺糧的境況將很快得到緩解。”
沈墨沉吟片刻,點頭道:“今年北方連續大旱,我們還是要多囤積一些糧食啊。你說的對,那些大商人手中糧食存量不少,而且有很多弄到糧食的渠道。不過,是直接用錢買還是其他辦法,還得斟酌一下。”
程凱道:“商人逐利,這個利除了金錢以外,還可以是其他的東西。江北江南本就是天下富庶之地,現在戰爭已經結束,局面會很快好轉起來。如果那些商人能夠利用這個短暫的空檔在江北江南站穩腳跟的話,那帶來的好處遠比直接給他們錢財要更吸引人。如果運作的話,不僅可以迅速解決江北的糧荒,甚至朝廷不用花一個銅板。”
沈墨細想,的確時這個道理。
他前世就是經商創業的,深知一個好的市場遠比一個大訂單更讓人興奮。
“這些事情老戴最擅長,讓他來負責吧。”
沈墨很快做了決定,親筆給戴文勝寫了一封信,讓人立刻送了出去。
“王上,江北已經平定,現在我軍已經對江南完全形成了包圍之勢。江南的官府早已經成了驚弓之鳥,根本不敢抵抗我大楚軍隊。此時我們若是派一支偏師,就可以盡收江南之地。”
沈墨笑道:“若不是為了留著釣魚,我早就拿下江南了。清廷已經徹底在江南喪失民心,官府只敢躲在城中發抖,根本不敢出戰。江南的義軍基本都在我軍手中控制。此時的江南其實就是一條已經做熟擺在我們面前的魚炙,只等我們下筷子了。這樣,讓樊鵬飛帶一萬人去江南吧。”
程凱點點頭,不再多說。
“算算日子,鄭雲龍他們此時應該已經快到渤海灣了吧。”沈墨忽然看著北方說道。
“差不多了,只要在海上沒有遇到其他意外狀況,按照正常的行程應該是已經到了。”
程凱默算了一下後說道。
“你說康熙知道江南江北都丟了之後會作出什麼樣的反應?”
沈墨看向程凱問道。
“如果康熙不想跑回遼東老家的話,必然會下令各地勤王。如今西北被鐵牛佔據,只剩下王輔臣還佔據著潼關。江浙現在也落在了我們手中,看起來康熙還有河南山東以及河北包括關外的廣闊地盤,但是細細分析的話,這些地盤已經無法給康熙提供多少助力了,反而已經成了清廷的累贅。”
“這次江南大戰,清廷抽調計程車兵多是從河南和山東等地來的。這兩個地方又是此次大旱的重災區,民亂四起,盜賊蜂擁,當地的官府光是平亂就已經焦頭爛額了。若是我軍打過去,可以預見將會勢如破竹。康熙若是還想從這兩省抓壯丁,籌糧草,那隻會激起百姓更猛烈的反抗。”
“河北是京畿之地,但同樣遭受大旱。康熙為了守衛京城,也從河北抽調了許多百姓編練新軍。編練新軍就要花錢,康熙只能加稅,河北百姓苦不堪言,早都民怨沸騰了。某種程度上,康熙現在可能最怕的不是我們,反而是京畿之地的這些心懷怨恨的百姓,擔心重演當年的崇禎舊事。”
當年大明就是被一個失去了工作的驛卒帶著一群失去土地的農民給埋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