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分兩路(第2/3頁)
章節報錯
施琅給孫翔留下來五十門新式火炮以及足夠的多的炮彈還有火藥,以及相應的糧食淡水等物資後,立刻下令艦隊起航,向著琉球的方向而去。
在施琅離開之後,孫翔接手了澎湖島上的指揮權。
他首先安排手下在島上不停地宣傳楚軍的軍紀政策,讓百姓們知道楚軍是一支真正的仁義之師,減少他們的驚慌恐懼。
再加上有了老陳頭幫忙,這一點很快就見到了效果,許多原本躲藏起來的百姓從山洞石縫山林各處逐漸走了出來。
孫翔讓人給這些百姓們弄來食物,然後將他們遷移到了大島的南部,以避免即將開始的攻城戰對他們造成誤傷。
其次,孫翔讓人在那些俘虜之中也大力宣講楚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而且還給俘虜們提供食物和引水,也沒有虐待濫殺的行為。
畢竟這些俘虜絕大多數都是漢人,而且因為鄭氏一直以大明臣子自居,所以麾下計程車兵都沒有留辮子,依然是保留著華夏衣冠,所以要讓這些俘虜歸順也不存在剪辮子的問題。
做這些事情,對於孫翔來說已經駕輕就熟,很有經驗了。
島上混亂的人心很快安定了下來,逐步進入了正規之中。
並且,孫翔還派出了許多巡邏隊,一直在島上進行不間斷的巡邏,以防那些鄭軍潰兵搞破壞。
經過一番整頓後,島上的秩序初步建立起來。
現在唯一剩下的問題就是大島北端的那座城堡了。
孫翔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又擁有威力巨大的五十門新型火炮,攻下這座城堡,當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孫翔並沒有急於向城堡發動進攻。
原因除了城堡地形太過複雜,縱然有幾十門火炮支援,若強攻進去,也必將招致重大損失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則是,方木金已將澎湖大島上的數百名百姓趕進了城堡。
方木金這麼做的目的,一是不讓島上的百姓為楚軍所用,二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拿這些百姓做擋箭牌。
如果楚軍用火炮猛轟城堡,則城堡內的百姓也必然會有重大傷亡。
孫翔想用一種比較和平的方式解決澎湖大島上的這最後的戰鬥。
他以為,楚軍已大兵壓境,這種和平的方式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所以,他就找來一個俘虜,讓這俘虜捎了一封信給城堡裡的方木金。孫翔在信中,先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形勢,然後稱,只要方木金率眾投誠,他就絕對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
孫翔在信中甚至還言稱,如果方木金願意協助楚軍收復琉球,那他孫翔就一定在楚王沈墨面前為方木金請功。
孫翔又不是什麼道德聖人,對於欺騙方木金這種人渣沒有一點點心理負擔。至於能不能勸降成功,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畢竟有棗沒棗打兩杆子也不虧。
那個俘虜帶著孫翔的親筆信走進城堡的時候是正午。
孫翔耐心地等待,至下午,那個俘虜也沒有出來。
孫翔並沒有灰心,又寫了一封信,又打發一個俘虜走進城堡。
至黃昏,杳無音信。
孫翔有些失望了,但還是寫了第三封信,派了第三個俘虜再次走入城堡。
這一回,天黑的時候,第三個俘虜走出了城堡。孫翔喜滋滋地迎了上去。那俘虜給孫翔帶回了一封方木金的親筆信。
親筆信很簡短,也很扼要,只有四個字:少說廢話。
孫翔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