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輔臣這個人從人品上來說的確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是個牆頭草,搖擺不定。

昔日吳三桂造反之前,想要爭取王輔臣從陝西起兵響應自己,威脅康熙側翼。

王輔臣論打仗絕對是一員悍將,否則也不會當上陝西提督。

但是此人的品行實在讓人不敢恭維,貪財好色,脾氣急躁, 尤其是貪財這一點遠近皆知。

陝西當地被他搜刮的苦不堪言。

吳三桂自然也知道他這一點,所以為了拉攏他,派自己的孫子吳世蟠帶著二十萬兩銀票去見王輔臣。

王輔臣見了二十萬兩銀子,眼睛立刻直。再加上之前吳三桂對王輔臣有提拔之恩,所以他很快就答應起兵響應吳三桂,跟康熙為敵。

結果內務府的人得知了這一訊息後立刻稟告給了康熙。

康熙大驚,急忙派經略大臣莫洛以欽差的身份秘密去見王輔臣。

王輔臣被莫洛一陣勸說說又動搖了,決定不跟著吳三桂造反了。

正當莫洛高高興興送回訊息向康熙表功的時候,結果訊息傳來,王輔臣又反了,差點沒把康熙鼻子氣歪。

原來吳三桂在知道莫洛抵達陝西的訊息後,又派吳世蟠帶著十萬兩銀子去找了王輔臣。

王輔臣在吳世蟠的威逼利誘之下,用鴻門宴幹掉了留在自己身邊監視自己的莫洛,跟著吳三桂起兵造反了。

康熙差點被崩潰,至此對王輔臣恨之入骨。

但是後來在跟吳三桂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康熙還是暫時放下了仇恨,再次派人勸說王輔臣重新歸降大清。

彼時的王輔臣已經佔領了甘肅和陝西以及寧縣等大片土地,兵多將廣, 是吳三桂手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牽制了大量的清軍。

可是王輔臣再次動搖了,最終又背叛了吳三桂,重新投降了康熙。

也正因為王輔臣的投降, 康熙的側翼威脅得以解除,將大量的兵力調到了南方戰場,雙方對峙的局面被打破。

最終吳三桂也是因為憂愁過度,當了五個月皇帝就在衡陽掛掉了。

吳三桂一死,周軍群龍無首,很快就陷入了節節敗退的頹勢之中。

可以說,王輔臣的投降是吳三桂兵敗的關鍵原因。

王輔臣因為再次降清,而被康熙提拔我陝西總督,甚至連甘肅和寧夏都交給他轄制,稱得上真正的封疆大吏了。

但是這位實質上的西北王卻並沒外人想象中那麼的逍遙得意,而是經常憂心忡忡的,在總督府中飲酒作樂,打發心中的苦悶。

這一日,王輔臣正摟著兩個美姬在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莊園的水榭之中飲酒作樂的時候,他的心腹總管來報:“王爺,有客人來訪,說是從南邊來的。”

王輔臣其實內心一直有一個稱王的念想,但是有沒有那個命,又因為他正好姓王, 所以親近的人都稱呼他為“王爺”, 也算是變著法的滿足一下他的野望。

王輔臣隨意擺擺手:“老子什麼人都不見,讓他滾。”

心腹總管猶豫了一下繼續輕聲道:“王爺,來人說是從衡陽來的,說是他家老爺姓沈。”

王輔臣一愣,姓沈?

他甩了甩腦袋,看著心腹總管:“沈墨派來的人?他派人來找老子做什麼?”

沈墨如今可是天下最風頭無兩的人物,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王夫之作為西北王自然是更清楚的。

沈墨短短兩三年時間就從清廷欽犯的身份崛起為一國之君,佔據了大半個南方,這種崛起的速度比起吳三桂當年那可是厲害了無數倍。

王輔臣這兩年來聽得最多的名字就是沈墨了,今天是沈墨打下了永州,明天是沈墨攻克了衡陽,每一次都是聽到清軍大敗,沈墨狂飆突進的訊息。

以至於最後關於沈墨的訊息他都聽麻了,甚至覺得如果哪天說沈墨打進了北京城,將康熙趕跑了他都不會覺得驚訝。

有時候,王輔臣沒事的時候就在琢磨,沈墨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如同那些流言所說,是天上的紫微星下凡呢?

如果是的話,那他手下領的那些可就是天兵天將了。

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沈墨能在短短兩三年之內就能建立這麼大的基業了。

甚至有時候他還會想,如果有朝一日楚軍打到了北方,打到了陝西,那他該抵抗還是該投降?

最後想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索性也就不想了。

沒想到他不想了,沈墨卻惦記上他了,竟然派人來找他。

難道也是想要效仿吳三桂當年拉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