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家洛將俞震華的家人送到南昌的同時,代表康熙來談判的索額圖也來到了臨江城。

索額圖從離京開始就很低調,一行人打扮成商人南下,根本不敢暴露他們的真實身份。

道理很簡單,康熙並不是真的想談判,談判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

若是訊息傳出去,天下人都會覺得康熙慫了,打不過沈墨了,所以才要談判。

如果那樣的話,恐怕不用不用楚軍進攻,清廷剩下的半壁江山都會自己先亂起來了。

這一路上行來,索額圖是百感交集,心情非常的複雜。

因為這一路上並不平靜。

京畿附近還算好,算得上天下承平。但是離開京畿後就沒有那麼平靜了。

除了山賊水匪強盜這些綠林勢力活動頻繁了許多之外,流民以及亂民也越來越多。

好幾次在水路上他們的船隻都遇到了打劫的水匪,若非船上都是好手,一出手就很強硬的震懾住了那些水匪,索額圖這會估計都被人當成肉票了。

沿岸的難民也越來越多,尤其在山東境內的時候更是明顯增多。

難民們成群結隊的沿著運河移動,尋覓著一塊可以讓他們能活下去的地方。

這還是難民,最多隻是沿途乞討,並不敢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但是那些亂民就不一樣了,他們拿著各式武器四處搶掠。雖然目前因為規模還都比較小,沒有衝擊城池的實力,只是在鄉下活動。

但是卻已經對地方的統治秩序造成了嚴重的衝擊,許多鄉紳地主為了自保,組織家丁跟亂民對抗。

有些財力雄厚的豪紳地主的家丁人數人數已經超過了千人。

這些家丁當中就有許多失地的農民以及徹底賣身給鄉紳地主們的佃戶。

之所以能產生大量的失地農民和賣身佃戶,一來是因為清廷連續多年用兵,除了不斷的加徵稅賦,抽調壯丁給農民造成了極大的負擔,農民們活不下去了,自然就會拋棄土地,因為種地活不下去了。

二來因為南方地區尤其是湖廣被楚國攻佔,清廷失去了主要產糧區,導致了北方缺糧嚴重,糧價暴漲,鄉下的農民不種地了,城裡的百姓也吃不起飯了。

人吃不飽肚子,自然會起來鬧事,所以流民就越來越多。

三來就是客觀原因,今年開春一來,連續數月北方大旱,尤其是山東河南這些產糧區更是嚴重。

土地乾的都快裂縫了,天上的日頭一天比一天毒,種子撒下去都乾死了。

更別說因為太餓,許多百姓都把種子煮了吃了。

各種天災人禍,讓北方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

在這種背景下,流民和亂民越來越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流民們討不到糧食的時候,自然就會開始搶掠。一開始也許只是搶糧食不傷人,但是一般的百姓家裡也是沒用餘糧的,有餘糧的都是地主鄉紳。

地主鄉紳自然不會輕易地自己的糧食給這些流民的,流民自然要動手去搶。

這樣一來雙方就會打起來,衝突就會越來越激烈。

流民就變成了亂民。

為了抵抗亂民,鄉紳地主們自然就會組織家丁,發給他們武器來跟亂民作戰。

亂民們戰鬥力差,為了能搶到糧食,所以就會聚整合規模更大的亂民。

地主鄉紳的家丁人數也會越來越多,雙方的對抗衝突就會越來越激烈。

清廷的地方官府和綠營兵一開始還有能力救濟和驅趕難民,可是隨著難民越來越多,官府根本救濟不過來。

爆發民亂的地方越來越多,清兵四處鎮壓,但是往往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這邊剛鎮壓下去,那邊又起來了,各地的清兵疲於奔命,叫苦不迭。

官府無力鎮壓,只能默許地方豪強鄉紳自己組織家丁抵禦亂民。

無形之中,清廷對於地方的控制力已經不知不覺間下降了許多。

如果說楚國是清廷最大的外患的話,那麼內部的民亂和地主武裝的興起就是清廷最擔心的兩大內憂。

這兩年跟楚軍交戰,清廷損失了大量的精銳,再加上錢糧缺少,北方動盪,清廷已經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康熙了,就是秦皇漢武復生也只有選擇談判這一條路可以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