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動如山,侵略如火(第1/3頁)
章節報錯
請動了王夫之,這對於整個蕩寇軍集團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于成龍得知了王夫之如此輕易的答應下山投奔沈墨,更是非常意外。
雖然是他向沈墨舉薦的王夫之,可是他以為怎麼著沈墨也得學學當年劉皇叔來個三顧茅廬,就算不三顧,也得兩顧,王夫之才能答應。
可是沒成想王夫之不僅乾脆利索的地答應投降,而且在整個過程中還表現對沈墨尤為的欣賞和看重。
這讓于成龍心中微微有些發酸的同時,也忍不住地感慨沈墨的個人魅力的確不小。
別說王夫之這樣一位堅決抗清的大儒,就是自己這個大清朝的重臣不也投效了沈墨了嗎?
想到此處,他心中暗自感慨興許沈墨真的是天命所在,才能如此深得人心。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更加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在下山之後,沈墨就安排了秘書司坤三天後親自帶著自己的親衛隊去石船山接王夫之和他的家人學生等。
同時也安排好了王夫之的府邸,就距離沈墨的府邸不遠。
住所距離主君近,自然也是一種代表著一種優容,是地位的一種體現。
王夫之有三子一女,還有夫人鄭氏,再加上唐端笏等幾個跟隨王夫之學習的學生,還有幾個老僕丫鬟,總共加起來也就十幾口子人。
等到約定的那一日,司坤一大早就帶著人出城前往石船山去接王夫之一家人。
結果等到了石船山腳下,就看到了王夫之帶著一家人正到了山腳下。
“姜齋先生,您這是?”
司坤上次跟著沈墨一起去的,自然認識王夫之,見狀急忙迎上去問道。
王夫之自然也認得司坤是沈墨身邊隨時聽用的心腹,拱手笑道:“老朽其實昨日都收拾好了,也沒多少行李。閒著也是閒著,就讓家人自己動手搬下山來。”
司坤大概大量了一下,王夫之攜帶的行李大部分都是書籍文件這些,心中更是敬佩。
帶了一百名親衛,還有七輛馬車。
讓人將王夫之的行李全部搬上車之後,車隊就緩緩向衡陽城中走去。
王夫之並沒有選擇坐在車廂裡,反而跟趕車車把式一起坐在車轅上,一路檢視著周圍的環境。
衡陽因為各種原因,周圍的山匪是很猖獗的。許多山匪都是由歷次發生在衡陽的戰爭中的潰兵組成的。
這些人盤踞在衡陽附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已經成了當地一大害。
王夫之自己都差點被山匪搶過,所以一路上顯得有點緊張。
司坤瞧見,好奇問道:“姜齋先生在擔心什麼?”
王夫之是個實誠人,也不隱瞞,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
司坤聞言笑道:“先生勿憂。自從衡陽落入主公手中後,主公就派出大軍,四處捕盜。如今別說賊匪敢剪徑劫道了,就是想看見個賊匪的影子都不容易。三日前,主公也下令解除了戒嚴,這幾日來往衡陽的客商行人都多了不少。況且,城裡城外都有守備軍派出的巡邏隊,別說尋常蟊賊了,就算是韃子軍隊,只要不是大軍來攻,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王夫之聞言放鬆了許多,隨著馬車繼續前行,路上的行人車輛也越來越多。
看到路上的行人大多數都剪掉了辮子,有的是露著光禿禿的腦袋,有的則是給腦袋上包個頭巾。
但是也有少許依然留著辮子的。
行人的衣服也是五花八門的,有滿清規定的長袍馬褂,也有各種漢服。
而且路邊也的確不時會有列隊著甲的巡邏士兵走過,軍容整齊,裝備精良,走路的時候也是走在一側,並不影響道路通行,更無擾民之舉。
王夫之看了半天,好奇問道:“我聽說沈總鎮要求治下的百姓都要恢復華夏衣冠,那這些又是怎麼回事?”
司坤笑著回答道:“主公是下過這個命令。不過主公也知道一下子讓百姓們剃髮易服,許多人心中會有顧慮,而且也有諸多現實原因。許多窮苦的百姓要添置一身新衣都會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所以主公給出了三個月的寬限期,三個月之內治下所有人必須剪掉辮子。至於衣服,則是沒有強制要求。主公說只要百姓們的日子過得好了,他們有餘錢添置新衣服的時候,自然就會換過來了。如果強制要求百姓易服,那是害民。”
王夫之聽得更是感佩不已,嘆道:”沈總鎮果然愛民如子,連百姓穿衣這種事情都能考慮的細緻入微,果然是仁義之君啊。“
不過能看到這麼多人跟自己異樣穿著漢人衣冠,王夫之心中頗為感慨,看著看著兩行熱淚就流了下來。
他是忽然想到了那些死在緬甸的永曆皇帝以及誓死不降的李定國等人,所以才會潸然淚下。
他們拼命抗爭不就是為了看到這一幕嘛,可是他們卻終究還是沒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