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男人的底線(第2/3頁)
章節報錯
既然大家相談甚歡,那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得知了沈墨即將立國,並且確定以“楚”作為國號,建立公國的訊息後,王夫之大為振奮。
”總鎮立國,必定會讓天下抗清志士群情振奮,從而云集響應。抗清大業前景可期啊!“
王夫之擊節讚歎,弘光煥發,整個人看起來都年輕了好幾歲。
一旁的唐端笏看著老師興奮的樣子,心中感慨這莫非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嗎?
老師自永曆皇帝和晉王李定國遇難的訊息傳來後,整個人就消沉悲憤,這二十年來一直都隱居在這石船山整理文件,著書立說。
外人都以為他已經灰心喪氣,再也沒有了昔日的熱血。
就連唐端笏有時候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今日和老師的對話,以及老師和沈墨見面的過程讓他一下子明白過來:
老師心中的血從來沒有冷過,他此生最大的願望依然是將滿清蠻夷趕出中原大地,恢復漢人江山。
只是這近二十年來卻一直沒有遇到一個能夠值得他追隨的明主,所以才會表現的灰心喪氣,不問世事。
現在他終於知道老師依然念念不忘當初其父親臨終前的那句叮囑。
抗清到底!
念及此處,唐端笏上前一步,拱手躬身對王夫之道:”學生恭賀老師!“
王夫之自然明白唐端笏的意思,牽著他的胳膊走到沈墨面前道:”總鎮,這是我的學生唐端笏,字須行。雖然有時候有些迂腐愚鈍,但是卻也是一個有節氣忠義的人。總鎮若不嫌棄,也可隨意差遣。“
唐端笏已經年近四十,但是面相儒雅,身板挺直,堪稱中年帥大叔。
沈墨知道這是王夫之在向自己舉薦他的學生,自然不會拒絕。
唐端笏對於老師突然向沈墨舉薦自己,也有點意外。
雖然之前對沈墨如此年輕有些意外,心中也因為文人特有的傲氣而生出一絲牴觸。
自己畢竟比他年長許多,而且又在老師這樣名滿天下的大儒跟前學習了將近二十年,卻要在一個跟自己兒子年紀相仿的少年人面前俯首,這讓他很有些不忿。
但是在全程旁聽了自己老師和沈墨的交談之後,他的那些不忿和牴觸不知不覺間都沒有了。
這個少年人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有志不在年高的道理,自己是遠遠不如的。
所以,他來到沈墨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禮道:”唐端笏拜見沈總鎮,總鎮少年英雄,風采實在讓人折服。若能為總鎮驅使一二,是我的榮幸。“
沈墨自然不會失禮,也還了一禮,笑盈盈地扶起唐端笏道:”唐先生若能助我,那更是我的福氣。“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更加融洽了。
既然來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沈墨就提出了告辭。
王夫之雖然還有點意猶未盡,還有許多問題想跟沈墨繼續探討,但是也知道沈墨公務繁忙,只好作罷。
雙方約定,三日後沈墨派人來接王夫之下山。
雖然王夫之很想明日就下山,但是他這些年編寫整理的文卷不少,這些整理起來都需要時間。
沈墨看著王夫之遺憾的神情,拱手笑道:”日後要勞煩姜齋先生的地方還多著呢。這幾天是給先生最後的假期,先生要懂得珍惜啊。“
這句話讓眾人都笑了起來,王夫之更是高興的連連說好。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隱晦地表明沈墨對自己的看重,表達了以後要大用他的想法,他自然是高興的。
對於老年人來說,其實最擔心的就別人把他當做累贅,當做沒有價值的人去看待。
沈墨記得前世的時候接觸過許多領導。
沒有退休前,腰板挺直,聲音洪亮,耳聰目明,頭髮濃密,精神煥發,幹勁十足。
可是一旦退休,沒兩年就開始腰背佝僂,狀態沮喪,耳朵也開始不好使了,眼睛也開始花了,濃密的黑髮也迅速變得乾枯花白,整個人就跟失了魂一樣,喜歡亂髮脾氣,給家裡人找事,搞得家中雞犬不寧。
之所以這樣子,除了因為身份變化帶來的心理落差的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個自我價值認同的變化。
沒退休前覺得自己是個人物,退休後就變成了個人,甚至覺得自己變成了廢人,所以才會從心理到身體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導致了後續一系列沒事找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