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撈了條大魚(第1/3頁)
章節報錯
清軍洞庭湖水師沒有一艘炮艦,上面的水兵也基本都是從水匪轉化而來,用的武器也多是弓箭輕弩短刀,以及一些傳統的水面跳幫作戰使用的火油拍杆等。
跟蕩寇軍水師的裝備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而且水兵的素質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再加上蕩寇軍這邊是順流而下,清軍船隊是逆流而行。
在蕩寇軍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全面優勢下,這場水面遭遇戰,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
蕩寇軍十艘炮艦在寬闊的江面上一字排開,面向清軍一側的二十門黑洞洞的三磅炮嚴陣以待。
不知輕重的清軍先鋒船隊大聲鼓譟著衝了過來,船上的清軍水兵們瘋狂的拍打著手中的武器,嘴裡發出各種瘋狂的吶喊聲,企圖用這種噪聲來先聲奪人。
這也是內湖水匪作戰的慣用方式,先製造巨大的噪聲來嚇唬對手,使得對手心膽俱裂,然後趁機靠近對手船隻,用帶鉤子的拍杆將對方船隻勾住,然後搭上跳板,衝到對方船上短兵搏殺。
或者靠近以後用塗著火油的火箭射擊來引燃對方船隻,引發混亂,然後亂中取勝。
跳幫作戰適用於跟己方船隻差不多大小的船,而對於比他們船身高大的敵船,則往往會採用狼群戰術,用數量超出好幾倍的小船將對方團團圍住,然後用火箭攻擊。
他們看見蕩寇軍的戰船比他們的高大,數量也不算多,所以就想利用自己船小數量多的優勢來圍攻。
鄭雲龍已經換到了”永州”號重型戰艦上去指揮了。除了沈墨作為旗艦的那艘“東安號”之外,包括“永州號”在內的四艘重型戰船則在十艘炮架後面列陣形成了一個弧頂向外的弧形陣型,“永州號”正好處於弧頂位置。
看著鼓譟而來的清軍先鋒戰船,鄭雲龍一臉從容,用手中的千里鏡觀察了片刻後,讓傳令兵給各艦打出旗語,命令做好射擊準備,等到敵軍進入有效射程後再開炮。
艦炮的有效射程比陸炮要少的多。
道理很簡單,再平靜的水面,船隻也會晃動。這會極大的影響射擊的精準度,眼中影響射擊效果。
這時候的火炮全靠人眼瞄準,有沒有後世那麼先進的自動火控系統,所以距離越近,精準度就越高。
而陸炮則是在一個固定的陣地上射擊,精準度自然就高了許多。
但是具體的開炮實際得由各艦的艦長來自行把握,因為每艘戰艦所處的位置距離敵方戰船的距離都各不一樣,統一開炮的會肯定會效果也是不一樣。
清軍戰船越來越近,上面的水兵鼓譟聲越來越大,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清軍已經大勝了。
看著衝在最前面的一艘清軍小船已經來到距離己方不足五十米左右,一艘炮艦上站在指揮艙的艦長舉起指揮刀爆喝一聲:“開炮!”
一根從指揮艙直通下面炮艙的中空鐵管立刻將艦長的命令清晰地傳入了下面的炮艙之中。
兩門早已經裝填完畢的三磅炮旁邊的炮長立刻拿起已經吹燃的火摺子點燃了火炮尾部早已經剪好的引線。
引線迅速燃燒,引燃了炮膛內的發射藥,火藥燃燒產生的巨大動力將炮膛內的幾十顆鉛彈猛然轟出炮膛。
伴隨著轟鳴聲響起,船身猛地一晃,白煙迷漫升騰,首當其衝的那艘清軍戰船幾乎在一瞬間就變得千瘡百孔,船艙破碎,甲板上,船艙上慘嚎聲一片。
在高速飛行的鉛彈面前,無論是木頭還是人,只要被擊中,絕無倖免。
其他炮艦此時也紛紛開炮,轟鳴陣陣,白煙升騰而起短暫地籠罩了面前的江面。
木頭的碎裂聲,人的慘嚎聲,倉皇的逃命聲,人體落入水中的聲音,各種聲音瞬間不絕於耳。
很快,白煙散去,視野重新變得清晰起來。
只見原本氣勢洶洶鼓譟而來的清軍先鋒船隊七八艘戰船已經變得破爛不堪,甚至還有幾艘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
船艙甲板等各處撒滿了清軍的斷肢殘臂,血更是到處都是。
江面上更是漂浮著大量的木頭碎塊以及碎屑,以及許多的完整或者不完整的屍體。
不過其中也有一些跳水逃命的清軍在拼命地向著岸邊游去。
阮南強派來打頭試探的先鋒船隊在剛才的一輪炮擊之中損失了三分之一。
這一幕讓後面一直在觀察前方戰況的阮南強臉色一白,感覺腿都有些發軟。
賊軍果然有炮艦,而且數量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