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備戰(第3/3頁)
章節報錯
簡單來說,就是製造成本高,耗時久的熱兵器都是直接給系統下訂單,而那些容易打造的則由工匠們直接打造。
能買的買,能造的造。
而水師這邊除了人數擴充之外,更重要的是戰船數量的增加。
除了原有的十艘炮艦以及數百艘繳獲收集改造的各式戰船之外,又新增加了五艘重型戰船。
這五艘重型戰船比起那十艘炮艦來,不僅體型噸位上明顯大了許多,載重量以翻了好幾倍。
更重要的是這些重型戰艦的火力更加強大,比起炮艦每側只有兩門三磅炮的火力,這些重型戰艦每艘共有十八門八磅炮,每側共有九門。
而且在船舷兩側還抱著鐵皮打造的一層護甲,船頭船尾還假裝有用於衝撞的撞角。
站在那些炮艦上看這些重型戰艦,都是必須要以仰望的角度。
這些重型戰艦是要塞時程式碼頭能夠建造的最大型的戰艦了。
不過對於沈墨來說,目前已經是足夠了。就算有更大型的那種戰艦出現,除非在長江那種大河裡才能航行,一般的內河並不適合航行更大型的戰艦。
很容易擱淺的。
要知道,目前清軍的水師之中根本都沒有吃水五百噸以上的戰艦。別說這五艘重型戰艦了,就是那十艘炮艦隻要不遇上數量太過懸殊的清軍水師,那也都是所向披靡的存在。
這五艘重型戰艦上配備的水手和戰鬥人員以及其他後勤人員,每艘船在兩百人左右。
以上的擴軍計劃已經在緊鑼密鼓的落實之中,永州城旁邊的軍港上的船塢附近重兵保守,防衛森嚴,裡面正在加緊打造五艘重型戰艦。
每一艘重型戰艦的造價是三千兩白銀,足足是炮艦的六倍之多。
相應的,它的建造工時也是炮艦的數倍。大概每十天才能建造一艘出來。
現在已經有兩艘建造成功。在下水之後,在第一時間就被嚴密的遮擋起來,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再亮相。
而之前在永州城附近建造的四座軍營,每天都有士兵入駐,軍營的空間也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不斷縮小。
永州附近山坳裡的兵器作坊和兵工廠附近同樣重兵把守,每天都有蒙著黑布的大車從其中出來送到各處的軍營。
除了正兵的擴充之外,零陵、雙牌以及祁縣還有新寧等佔領時間將近兩個月的縣已經基本上分成了分田分地等工作。
這些工作的完成,讓這些縣的百姓對於沈墨,對於蕩寇軍的擁護明顯地高漲起來,所以在這些地方建立護村隊以及守備軍的工作也就順利正常的開展起來。
同樣的,為了儘快讓這些地方的農兵形成戰鬥力,沈墨從軍中抽調了一批士兵,又將東安縣的的守備軍統領樊鵬飛以及孫翔常遠等人抽調回來,組建教導隊,去幫助這些地方組建農兵部隊,訓練農兵。
沈墨給出的時間表是到六月底,這些農兵部隊必須形成基本的戰鬥力。不指望他們能夠協助正兵野戰,最少也要能夠保衛革命成果,綏靖地方治安。
戰爭機器已經馬力全開的運轉起來,稍微有點眼力的人都看得出來沈墨在醞釀一場大仗。
這話沒錯,沈墨的確早已經在籌備下一場戰鬥了。
戰鬥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拿下衡陽城,擊敗守在衡陽的八旗駐守將軍烏梁海和他手下的兩萬清兵。
雖然說沈墨事實上已經拿下來整個湘南地區,但是從軍事意義和政治影響上來看,依然不夠。
只有拿下衡陽,這個曾經被吳三桂當做帝都的湘南重鎮,整個湘南才算是徹底的落入了自己手中。
到那個時候,沈墨才算是真正的登上了天下這個大舞臺。
衡陽一日不拿下,他就永遠只能算是一個在湘南小打小鬧的反賊頭子。
拿下衡陽之後,沈墨的戰略優勢就太大了,真的是進可攻,退可守,戰略空間一下子大了許多。
這是軍事上的好處。
從政治上來說,拿下衡陽,才會讓沈墨真正的為天下人所矚目,願意來投奔他的人就會如過江之鯽一般。
所以,衡陽必須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