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各縣,新納地盤,務必在夏收之前完成所有的分田分地,編練村兵之事。”

“是,主公,會後馬上下發相關人員以及各縣。”

秘書司坤一邊快速在小本本上記錄,一邊沉思領命道。

沈墨點點頭,又看向一直在記錄卻沒有發言的李志遠道:“老李,雖然這是軍事會議,但是你這邊的擔子也不輕。分田土改的工作還要你來統籌安排。另外,人才短缺的問題依然是沒有得到解決,你還需要多費點心給那些士紳們做做思想工作,讓他們多送一些子弟來充實各各級衙門。”

沈墨之前接見過永州附近的鄉紳代表,給他們吃了定心丸,告訴他們只要堅決擁護蕩寇軍,不當兩面派,自己一定會保護他們的正當利益的。

而且也說了可以讓他們的子弟來衙門充任吏員的話。

雖然那些鄉紳都殷切表示願意為沈先生效犬馬之勞,但是迄今為止,主動來衙門報名的人卻並不多。統計了一下,只有不到一半計程車紳將家中子弟送了過來。

在沈墨深耕的老巢東安縣不存在這種情況,解放較早的零陵縣和雙牌縣情況也好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雙牌縣的李元武等人帶頭,影響了很多人,所以這兩縣的吏員基本上是不缺的。

現在人才缺口最大的反而是永州府衙以及祁陽縣和新寧縣這幾座新納入的城池。

雖然之前的衙門裡許多吏員衙役還勉強可以留用,但是因為沈墨是要將政權深入到鄉村的,所以建立鎮公所和村公所的人員卻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沈墨和蕩寇軍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而且透過永州一戰也證明了自己強橫的實力,但是許多人,尤其是士紳階層還持有明顯的觀望態度。

按照這些人的邏輯,你分我的田可以,拿走我的家產也可以,甚至解放我的家奴也沒問題,這些事情就算日後清廷反攻,也完全可以說是被迫的。

但是如果家中子弟在沈墨麾下出仕,那麼這從賊的罪名就真的洗不清了。

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不言而明,自然是沈墨目前的實力還不夠強橫,地盤還不夠,名聲還不夠響亮導致的。

畢竟派子弟出仕,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投資行為。一旦投資失敗,傾家蕩產都是輕的,抄家滅族才是最有可能的下場。

但是偏偏沈墨又不能狂飆冒進,不能輕易的擴大地盤,所以就導致了這個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李志遠道:“主公,這個問題我一直也在思考該如何解決。現在想來,那個商賈之子李光武提出的建立‘理想社’的提議倒是個不錯的辦法。由主公領這個社首,對於入社的成員做出嚴格的篩選。加入理想社的社員以後在任官,升遷乃至福利各方面都會有所優待。

當然,這些優待對應的也有更加重大的責任和義務。如此一來,理想社的社員就會是主公最忠實的擁躉,他們也會是後備官員的最好來源。同時,這些人都有各自的人脈,可以幫助主公招攬更多的良才。”

理想社一事沈墨其實也在猶豫,因為他知道理想社一旦建立起來,發展的未來趨勢必然會成為後世的那種政治黨派。

對於黨派政治,沈墨一直是有點敬而遠之的意思,這可能是來自於他前世只是一個普通小老百姓的一種本能戒心。

不過,現在看起來,似乎是避免不了要走這條路線了。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新書海閣繁體版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新書海閣繁體版!

喜歡帝國時代造反實錄請大家收藏:(tw.帝國時代造反實錄新書海閣繁體版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