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於成龍帶一萬清軍前來攻打的時候,周氏也跟大多數鄉紳地主一樣認為沈墨這次必敗無疑,所以也不顧沈墨公佈的政策,放棄了自己在城內的家宅商鋪,逃回了鄉下莊園開始觀望,甚至還組織起來鄉勇以防備有可能會到來的潰兵。

結果沒想到一場大戰,清軍全軍覆沒,主帥于成龍都被俘虜。

周氏這下徹底慌了,緊急召開家族會議,商討對策。

眾人眾說紛紜,有人說乾脆帶著金銀逃到長沙,也有人說什麼也不用做,靜觀其變。甚至還有人提出說乾脆負荊請罪,求得沈墨諒解云云。

反正說什麼的都有,亂糟糟的定不下來。甚至最後還有人哭了起來,覺得這下子周氏要完蛋了。

周氏族長周楚奇還算是有些決斷,呵斥了眾人一番後,定下了主動放棄田產,全力配合蕩寇軍一切要求,儘量保留糧食財物以及商業渠道的對策。

為了便被動為主動,周楚奇特意安排人在永州城打聽沈墨的各種訊息,想跟沈墨搭上關係。

結果派來的人打聽了幾天,發現沈墨一不重女色,二不愛財,三不貪杯,四不好口腹之慾,每日只是沉迷公務,簡直無懈可擊,完美的根本不像一個反賊頭子。

這把周氏的探子給急的團團轉,眼瞅著蕩寇軍戰後善後工作完成,就要開始想著鄉村大力推進了。

一旦到那個時候,周氏就喪失了先機。

恰好這時,周氏的探子在街上閒逛的時候碰到了婁小茹帶著顏如玉等一群女子在採購各種絲綢紅布以及紅紙紅燭等成親用的物事,從她們的談話中得知了沈墨要成親的訊息,頓時如獲至寶,急忙趕回了周氏莊園告知了這個訊息。

周氏族長周楚奇認為這是一個極為難得的跟沈墨示好的機會,於是親自開列了一份禮單,親自來到了永州城送禮。

沈墨看到那份禮單的時候,也禁不住為這位周氏族長的機智而點了個贊。

這位雖然是衝著自己來的,但是禮單上寫的卻是捐獻給收留撫養孤寡老人和孤兒的濟養院,其中糧食五千石,粗布三百匹,還有絲麻鐵錠鹽巴等物,數量都很可觀。

末尾還說敬佩沈墨一片拳拳愛民之心,所以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心意來給永州百姓做點貢獻,還望沈總鎮能夠接納自己這一片心意。

通篇沒有流露出絲毫給沈墨送禮的意思,也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沈墨盯著那禮單看了半天,笑道:“這位周族長是個聰明人。行吧,你告訴他,就說他的心意我領了,替那些孤寡老人和孤兒感謝他。讓他安心過日子,咱們蕩寇軍做事自有一杆秤。”

司坤將這話傳給周楚奇之後,其人如蒙大赦,瞬間輕鬆了許多,對著司坤連連鞠躬感謝後方才離開。

從周氏以後,各種送禮的人在府衙後門排起了長隊,儘管司坤一個勁的告訴他們沈總鎮不收禮,但是這些人總能各種理由。

有人跟周氏一樣打著給濟養院捐獻錢糧財物的幌子,有人打著犒軍的理由,還有人甚至打著拓寬護城河,修繕永州城牆的旗號,總之,五花八門什麼理由都有。

至於送的禮物,又跟周氏一樣送糧草的,也有送金銀的,還有送宅子的,甚至還有人將女兒送來要給沈墨當個使喚丫頭。

以上的主要都是永州當地計程車紳商賈,主要是想跟沈墨修補關係,最終多保全一點自家的財產。

“楚王”朱承平的派來“冊封”沈墨的使者早都被打發走了,倒是湘南三十六寨的使者還在城中。

湘南三十劉寨常年待在山裡跟清軍打游擊,本就不咋富裕,使者身上也沒啥錢。

這哥們急的抓耳撓腮,知道若是自己這個緊要關節要是都不送禮的話,那他們家總盟主派他來的任務就算失敗了。

還好這位也是個讀書人,寫的一手好字,練得還是宋徽宗的瘦金體,最後沒有辦法之下硬著頭皮寫了一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條幅,裱糊之後送給了沈墨。

在急促緊張的三天籌備之後,終於到了迎親的日子。

沈墨一大早就起來,被婁小茹帶著一群姑娘們給按在椅子上打扮收拾。

而與此同時,清廷長沙八旗駐防將軍烏梁海也帶著十門紅衣大炮和兩萬名清兵到了衡陽城。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新書海閣繁體版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新書海閣繁體版!

喜歡帝國時代造反實錄請大家收藏:(tw.帝國時代造反實錄新書海閣繁體版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