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幾天天天對著從縣衙搜出來的的東安縣輿圖,又親自騎馬帶著人實地勘察,發現東安縣除了山多之外,水也很多。

不說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湖南最大的一條河流湘江的上游竟然就在東安縣境內。

湘江就是發源於東安以西幾座大山裡,而東安這邊正好處於湘江上游。

沿著湘江順流而下,就能一路直達永州城,甚至都能到達長沙。

南船北馬還真是一點都沒說錯。

上次姚國泰帶的那五百綠營兵就是坐船從永州府出發沿著湘江逆流而上,經瀟水進入東安縣境內的。

這個發現讓沈墨有些驚喜。

原本以為要打造水師都要在打下永州城之後才行,沒想到現在就可以開始了。

最終經過一番研究,沈墨決定在東安縣城東南方向大約三四十里之外一個叫做何家的村子附近建造碼頭。

這個何家村的位置正好處於湘江一個彎道,形成了一個水流平緩的河灣。

河道中間還有一個沙洲,上面可以建造瞭望塔和燈塔。

如果在此處建立一個碼頭,駐紮水師戰船,敵人若是從永州府坐船逆流而來,正好可以卡住他們的去路,還能利用位於上游的優勢進行痛擊。

說幹就幹,沈墨立刻調動隸屬總鎮署後勤處的兩百名農民,又從附近的幾個村子徵調了大批百姓開工建造碼頭。

這些百姓聽說管飯都踴躍而來。

徵調的百姓主要是伐木和起地基這些基礎的活,剩下的夥計都由兩百系統農民來完成。

人多力量大,短短十天左右的時間,碼頭已經建造完成。

說是碼頭,其實是碼頭和造船廠的一個合體。

碼頭上除了建造一排排營房以及倉庫之外,還有可以同時停靠十艘大型戰船的泊位。

另外,河道中心的沙洲上也建起了一座高高的瞭望塔和燈塔,還有駐防士兵的小屋。

碼頭落成之後,徵調的村民們就各回各家了,剩下的收尾工作就由兩百系統農民完成,

竣工的時候沈墨親自帶著李志遠等主要骨幹過來檢查,看到眼前這座規模頗廣的碼頭,眾人都很是驚歎。

李志遠嘆道:“主公,這地方雖然是軍用碼頭,但是以後肯定會成為一個繁榮的民用碼頭的。”

沈墨點頭稱是。

等到以後地盤擴大了,水師肯定要撤離的。這裡必然是要轉為民用的。

到時候就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對於東安縣商業發展會起到很大帶動作用。

不過沈墨也只是一個閃念,他現在最急切的就是趕緊把水師給弄出來。

船塢距離碼頭大約有一里左右的距離,周圍都被高高的圍牆給擋住了,門口有警衛隊計程車兵在站崗。

四周都有高高的箭塔,甚至還挖了寬達五米的壕溝,裡面都引入了河水,讓船塢變成了一個小型的城堡。

船塢裡面總共有兩個車間,大的建造戰船,小的打造漁船。

目前碼頭能生產的只有漁船以及輕帆船。

漁船自然只要功能是打魚,但是在水戰的時候用來偵查騷擾甚至火攻的。

系統現在處於殖民時代,漁船的造價是每艘二兩銀子,建造上限是一百艘。

而輕帆船屬於戰艦,是一種單桅帆船,上下三層,最底層是貨艙,上面一層是炮艙,兩側各裝備兩門輕型火炮(三磅炮)。

最頂層是客艙。

這種輕帆船可以運貨,也可以載人,還能用作內河作戰,功能多樣,很適合目前沈墨所需。

輕帆船造價是每艘五百兩銀子,建造上限目前是十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