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剃頭王的茫然(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一幕在東安縣城內外不同的地方上演,每一個剃頭匠的生意今天都非常的火爆。
來剃頭的基本上都是本縣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而且要求都是一樣:剃光!
除了剃頭匠的生意火爆之外,縣城的幾家裁縫鋪的生意也忽然爆火起來。
原本定做最多的款式就是長袍馬褂,可是今天接到的單子卻全部都要求定做前明時期流行的交領右衽寬袍大袖的直身、道袍等漢服。
掌櫃的都懵了,一開始表示做不了。
倒不是真的做不了,只是心裡害怕有顧慮,畢竟現在是滿清的天下,穿衣髮型都要遵循滿清的規矩,否則就會被視為反賊。
可是耐不住那些客人拿錢砸,掌櫃的看在錢的份上最終還是答應了。
人手不夠,發動所有下人丫鬟老婆子們齊齊動手,針腳差一點都沒事,最重要的是要快,要明天就能穿到客人身上。
裁縫鋪訂單爆滿,全力開工都忙不過來。
布莊的生意也跟著火爆起來,許多人乾脆買了布料自己回去讓女眷給自己縫製明朝的男裝。
整個縣城陷入了一種改朝換代的的荒唐氛圍之中。
當然,無論是剃頭的還是縫衣的,主要都是縣裡的鄉紳富戶們,普通百姓到沒有幾個。
一則他們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二則許多人心裡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小老百姓,甭管這是滿清的天下還是反賊的治下,都要人來種地交稅的,所以應該不會為難自己這些升斗小民的。
所以難得的這些百姓們都當起了吃瓜群眾,瞅著那些慌慌張張光著腦袋穿著寬袍大袖低頭匆匆而行的大人物們,指指點點,嘻嘻哈哈,有種看猴戲的感覺。
一時間,東安縣城的理髮行業和製衣行業以及布料行業竟然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火爆期,一些頭腦敏銳的商家都在考慮要不要藉著這個機會也插上一手。
楊村,總鎮署。
小書房裡,沈墨端著自己那個標誌性的大瓷杯子湊在火爐前,跟坐在對面同樣抱著個大水杯的戴文勝聊著天。
“這生意要做也是咱們做啊,怎麼說也是咱們帶動起來的。回頭讓小茹挑幾個女工好的姑娘婆子在縣城開上一家服裝店,以後專門經營各種漢服和帽子頭巾,甭管他是明朝的還是唐宋的,哪怕是秦漢時期的都行,只要是漢服,咱都可以做。”
沈墨聽著戴文勝說著東安縣城這兩天的動向,眼前一亮說道。
戴文勝笑道:“主公英明,除了這個,咱們還可以開個專門製作假髮的作坊和店鋪。那些人剃光腦袋之後,現在還好,有帽子遮擋著。等到開了春天氣暖和了,光禿禿的腦袋就不好看了。這假髮生意肯定有得賺。”
“除了假髮,剃頭這個生意也能搞一搞。”
沈墨道:“假髮生意倒是可以做,賺錢不寒磣。但是剃頭生意就算了,幹這一行的都是窮人,就別跟他們搶這點蠅頭小利了。”
戴文勝點頭道:“主公仁慈,文勝受教了。”
沈墨搖頭道:“也不完全是我仁慈,這世上賺錢的生意對咱們來說太多了,但是對於那些普通小民來說就是維繫一家人生計的唯一來源。若是逼得他們沒了活路,那搞不好咱們將來也會跟崇禎皇帝一樣自掛東南枝了。”
前世,許多網際網路巨頭不要臉皮地跟擺攤賣菜的大爺大媽們搶生意,被輿論所不齒。
沈墨自然不能學他們。
錢要賺,臉也要有,不能為了賺錢臉皮都不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