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專門挑那些財力雄厚,有家中子弟在朝廷為官的人下手。

東安縣最大的兩個地主楊村楊氏和照莊任氏都被洗劫一空,兩家族長的腦袋都被人砍了。

再加上這些日子那些來縣衙告狀的地主鄉紳們一鬧,縣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東安縣出了一股實力強橫而且非常囂張的反賊悍匪,為首者喚作“沈閻王”,帶著數千名賊匪,四處打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雖然沈墨並不是那種濫殺無辜的流寇做派,但是流言四起,在有心人的各種編排加工下,沈墨已經變成了一個見人就殺,見財物就搶,見到婦女就施暴,青面獠牙,身高丈二,滿身黑毛的十惡不赦的惡魔。

縣城人人自危,尤其是那些縣城的富戶們更是夜不能寐,整日提心吊膽擔心這股反賊來攻打縣城。

而且近日更有訊息傳播出來,說是“沈閻王”要攻打東安縣城,打下來之後還要屠城,一個不留。

雖然這個訊息很荒謬,也沒有具體的證據,但是卻飛快的傳播起來,一時間整個東安縣城變得風聲鶴唳,許多人甚至打算逃到周圍其他的城池中。

不過沒有路引的話在古代搬家不光麻煩,而且還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路引就相當於通行證,沒有通行證最多隻能在本縣範圍內五十里之內活動。

出了這個範圍就要路引才行。

沒有路引到處亂跑被抓到的話可是要坐牢的。

雖然這個規定很多時候執行的並不嚴格,但是如果官府據此收拾你的話也無話可說。

而路引是需要本地官府加蓋印證才能發放的,知縣劉同仁自然不會輕易發放。

跑又沒處跑,那隻能守了。

在這種人人自危的背景下,縣衙之前一直進行的不太順利募集鄉勇,籌集錢糧的事情卻忽然變得順利起來。

不光是縣城的富戶商賈捐錢捐物主動募集鄉勇壯丁,甚至其他的沒有被沈墨搶過的地主鄉紳們也紛紛帶著自家的家奴家丁來到縣城,甚至主動捐獻錢糧,幫助知縣守城。

短短數日之間,竟然募集了數萬石糧草,上萬兩銀子的軍餉,還有近千名鄉勇。

知縣劉同仁原本緊張的心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原本都有丟下城池跑路的打算了,可是看著忽然堆積如山的錢糧,成群結隊的鄉勇,對自己殷勤諂媚的鄉紳富戶們,他忽然覺得自己又行了。

民心可用啊,如此眾志成城之下,區區反賊有何懼之?

於是精神抖擻紅光滿面地連日裡接見這些鄉紳富戶,對他們安撫嘉獎,並且信誓旦旦的保證說只要守上一兩日,賊人就會退卻。

到時候永州府衙就會派官軍前來支援。

鄉紳地主們此時也沒有主意,見知縣大人如此的自信,心中的驚恐都消散了許多,紛紛稱讚知縣大人真乃東安百姓的父母官,堅強勇毅,能夠庇佑一方安寧。

劉知縣摸著鬍子還不怎麼長的下巴笑意盈盈,連連擺手,稱讚鄉紳們深明大義。

一頓商業互吹之後,雙方的感情好似一下子融洽的不得了。

負責指揮鄉勇守城的典史馬有祿看著這一幕幕,心中冷笑不已。

要是他也知道那一個詞語的話,一定會對著這群人暗罵一聲:“一群傻叉!”

喜歡帝國時代造反實錄請大家收藏:(tw.帝國時代造反實錄新書海閣繁體版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