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成立蕩寇營(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村楊氏大宅改成的總鎮署,一間被改為小會議室的偏廳中,沈墨、鐵牛、李志遠、程凱、常軍以及孫翔共六人圍著剛讓人打造出來還沒有刷漆露出木頭原色的一張長長的會議桌旁邊在開會。
今天開會的主要議題有兩個,一個是整軍,一個是基層編制的調整。
整軍的話,主要圍繞是該組建多少兵額的正兵比較符合現在的實際需求。
軍營建成後,雖然可以直接召喚士兵,而且這些士兵除了火槍兵和擲彈兵需要單獨購買配備主武器,其餘冷兵器都是自帶的,而且還配有皮甲。
這就省下了一大筆錢。
最划算的是這些士兵只需要三天時間就能達到軍營,而且根本不用再經過訓練就是完全合格計程車兵。
真正的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這省下的訓練成本才是真正的大頭。
但是儘管如此,沈墨也不能想招多少招多少,因為這些士兵出來後可是要吃喝拉撒的,他們畢竟是人,又不是機器人。
就算是機器人,那也得充電或者定期更換零部件。
吃喝拉撒這些可都是要花錢的。
雖然沈墨搶了三家地主,現在手頭還算寬裕,但是隨著地盤越來越大,手下的人越來越多,這花銷也是一日大過一日。
而且三個村的百姓今年都找公倉借了不少糧食,要還的話也要到了明年夏糧收穫以後才能還上。
所以現在就是一個坐吃山空的狀態。
而且這次讓三個村的村民來伐木幹活,要給人家管飯,也是消耗了不少糧食的。
除非沈墨馬不停蹄地再多搶幾家地主,否則的話就得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練兵的錢省下了,可是養兵的錢糧可得自己出啊。
雖然不用給這些士兵發軍餉,但是飯卻是要管的。而且還得管飽,得有肉吃。
兵器鎧甲如果壞了還得修理置換,夏天得有夏裝,冬天得有冬衣,一年四季每名士兵的換洗衣服以及鞋襪綁腿水壺,還有軍中的各種旗幟,發令的銅鑼戰鼓嗩吶等通訊工具,乃至行軍帳篷等軍用物資,樣樣都要置辦的。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光是想想這一大堆要花錢的專案沈墨就覺得頭大。
養兵真的太費錢了。
造反這種事情,即使對自己這種開掛開到飛起的掛逼來說也是一件需要殫精竭慮的事情。
除非他打算學習李自成張獻忠初期那樣當流寇,走到哪裡搶到哪裡。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個是彼此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二是雙方造反的宗旨和目的不一樣,也沒法效仿。
李志遠是管民政的,他對錢糧每日消耗的數目是最清楚的,在看到沈墨的目光投過來之後,首先開口道:“主公,我認為當前咱們的的正兵數量控制在五百人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
“首先,咱們現在只有三個村的地盤,除了要養正兵之外,還得經常救助三個村的百姓以及供養三個村將近一千人的村兵。如果一下子擴軍太多的話,將會給財政造成較大的壓力。雖然說短時間內不用擔心缺糧缺錢,但是必須做長遠打算,萬一有什麼變故的話,那就麻煩了。”
“第二,清廷現在並沒有正眼看咱們,從那個馬典史口中得來的訊息看,清廷的官員大機率還是把咱們當成一般的草寇悍匪。只要咱們不主動攻打縣城,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招來清廷的圍剿。所以,也沒必要一下子養活正兵太多。能有五百人的正兵,再配合近千名村兵,足夠應付一般的情況了。”
李志遠說完,沈墨點點頭,又看向鐵牛道:“鐵牛,你是管軍的,說說的你的想法。”
鐵牛剛才在李志遠說話的時候一直欲言又止,顯然都快憋壞了,但是又不好開口打斷,畢竟事後是會被主公踢屁股的。
上次沈墨一腳給他差點踹飛,讓鐵牛到現在還有點心有餘悸。
“主公,要我看,五百人根本不夠,至少也得一千五百人。老李剛才說的糧食問題其實好解決,大不了咱們再搶上幾家地主,把咱們的地盤全部連成一片,到時候錢糧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最重要的是,楊鴻軒的三兒子楊成鐸跑了。那小子肯定是去衡陽找他那個漢奸大哥楊成澤去了。這楊成澤可不是個省油的燈,肯定會帶兵來報復咱們的。萬一到時候清兵人多,咱們人少,打起仗來咱們還要保護百姓,還要跟清兵打仗,肯定是要吃虧的。總鎮你也說過了,現在的清兵可不是晚期的清兵,還是有點戰鬥力的。”
鐵牛說完還瞪了李志遠一眼,李志遠苦笑了一下,不理他,看向沈墨。
沈墨不置可否,又問了問程凱、孫翔和常遠三人的意見。
程凱自然和鐵牛一樣,都是領兵的,所以認為兵是越多越好。
孫翔保守一點,但是畢竟也是年輕人,折中一下覺得一千人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