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兵們最想得到的就是一件鐵製武器,現在誰手裡還拿著木矛的都會被人輕蔑的叫一聲“菜鳥”的。

精神獎勵上,則是樹立各種比武標兵,紀律模範,訓練先進個人之類的榜樣,利用村兵們之間的較勁來轉化成良性競爭的動力。

村兵隊的精神面貌一天一個樣,任誰看了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一句:“很有強兵之風!”

除了軍事比武,沈墨也會在不訓練的時候就會去給這些村兵們講課。

這些村兵們基本上都沒讀過書,會寫之間的名字的人都是鳳毛麟角。

所以給他們講課,其實就是講故事。

講的故事內容既有中國古代各種名將英雄的故事,也有各位沈墨根據自己所聞所見所知甚至親身經歷的事情改編成的故事。

讓鐵牛這些大頭兵們講故事,基本上都是乾巴巴的,人物事件經過結果講完了就完了,雖然村兵們也很喜歡聽,但是總覺得差點什麼

但是沈墨是當過老闆經常給員工畫大餅的人,講故事的技巧何其嫻熟,村兵們聽的如痴如醉,鐵牛等一眾教官也都聽得入了迷。

從那以後,村兵們最期待的事情就聽沈總鎮給大家講故事。

沈墨講故事既不同於鐵牛他們那樣乾巴巴的,又不同於那些說書先生那樣故弄玄虛咬文嚼字,而是用盡量通俗易懂的語言,用村兵們聽著親切的話語,再加上一點小小的渲染和小技巧,期間還有一點小互動,充分調動聽眾的情緒,整個過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自然會吸引人。

鐵牛搞明白之後,一臉佩服地感慨:“主公就是主公,主公你要是去搞騙人,肯定是個天下最有名的騙子宗師。”

然後就被沈墨一腳給踹飛了。

當然沈墨講故事不是為了單純的講故事,他選的那些故事多是歷史上那些從平民起家最後成為大將軍大元帥的那些名將英雄,比如岳飛,比如徐達,比如常遇春以及衛青等人,這樣的故事對這些村兵來說天生就會產生一種代入感。

大家都是平民老百姓,他們能成為名垂千古的大將軍,那我是不是也有這個可能。

為什麼不講明太祖朱元璋,開局一個碗最終當了皇帝,豈不是更勵志?

勵志雖然勵志,但是卻不適合。

難不成鼓勵這些村兵以後造反當皇帝?那顯然不行的。

在講故事的時候,沈墨除了宣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中國人造反專用觀念,還會進一步的引申出人人平等這個理念出來。

雖然人人平等本就是一個不現實的命題,但是卻可以在一個限定的範圍內達成平等,比如說每個人都有吃飽飯的權力,每個人都有自由穿衣的權力,每個人都有不受欺壓好好生活的權力,每個人都有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更遠大的前程的權力等。

平等,是生命意義上的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而不是社會地位的平等。

沈墨儘量講的通俗簡單,讓這個理念先在這些目前最擁護沈墨他們的村兵心裡生根發芽,逐漸成長,然後進一步的影響他們的家人,最後形成燎原之火。

革命事業,不能只在肉體上打到敵人,而不做思想的革新。

那樣就很容易陷入了封建王朝興衰更替的怪圈,沈墨即使將來推翻了滿清,那也跟以前的封建王朝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那顯然是不符合他和他的這群小夥伴們的奮鬥的理念和宗旨。

革命,除了武裝革命,還有與之相伴的思想革命。

當然,比起武裝革命,思想革命其實是更難的。

沈墨不可能做到如同新中國那般的程度,因為現在根本沒有那個土壤。

但是他可以向著那個方向努力,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

革命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盡力而行,無愧於心。

所以,沈墨這段日子主要的工作就是編寫一個造反章程,從軍事,民政,造反的幾個階段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還有更重要的造反的理念和宗旨這幾個方面,將自己所思所想所知,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現實情況來編出一本造反指導手冊出來。

這是大事,比擴大地盤增加兵力還要重要的多的大事。

思想武裝大腦,腦袋清楚了就知道的該朝什麼方向走,該怎麼走,走山路還是走大路,革命的目標就很明確了。

雖然這很難,但是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