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李元景現場演唱《臨江仙》(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元景有點不理解,李世民和李浩然眾人,為什麼這麼喜歡他寫的詩和曲譜,寧肯出高價也要買他的真跡。
其實他們根本不必出高價買他的真跡,自己不管寫的詩或者曲譜,李世民肯定都會拓印下來,拓印的和真跡沒有多大的區別。
並且李元景覺得,就他寫的這詩和曲譜,連拓印都沒有什麼價值,等到李世民把這些詩和曲譜向大唐民眾傳播的時候,誰想要了,抄一份不就可以了。
抄一份,內容還是這內容,省錢省事,多合算呀。
唐朝時印刷水平很低,此時的大唐,連雕版印刷術都沒有發明出來,更不用說活字印刷術了,所以,書籍、文字全靠拓印和手抄。
不過不管為什麼大唐人喜歡自己的真跡,自己寫的東西能賣錢,那就寫、賣呀!
自從李元景發現自己寫的詩和曲譜能賣錢、很值錢之後,他就決定多寫一些賣錢。
要知道寫詩和曲譜賣錢,對李元景來說,是賺錢最快、比一本萬利還一本萬利的賺錢生意。
原本李元景還擔心自己寫了成千上萬首詩和曲譜之後,爛大街了,就不值錢了,但看現在的情形,似乎自己不管寫多少,五姓七望都會高價購買,而李世民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全都眼巴巴地看著,非常想要自己的詩和曲譜。
拓跋炎、達勃魯兩名胡商更是無比著急地等著自己給他們寫詩和曲譜。
而大唐可不僅僅只他們這一些人,大唐讀書人、貴族、有錢人家多不勝數,如果他們都願意買自己的詩和曲譜,那自己不說寫幾百、幾千首,即使寫十萬、二十萬,估計也能賣出去。
如果這樣的話,那自己想掙錢就太容易了,幾乎不用幹別的什麼事,僅僅寫詩和曲譜賣錢,就足夠自己在大唐逍遙閒散地過日子了。
如果自己不想幫助李世民、朝廷和大唐百姓,那自己就不必費盡心力地研究製作玻璃、各種機器、工具、武器等東西了。
但是,李元景畢竟是受過幾十年大同理想教育的好學生、好老師,大唐科學技術這麼落後,人民生活這麼窮困,並且隨時會受到周圍敵對國家和民族的攻擊,李元景無論如何也不能袖手旁觀,任由善良可憐的民眾凍死、餓死、被敵國殺死。
並且李元景知道,在大唐這樣的封建社會國家,僅僅有錢還是不夠的,如果自己不能強大到任何人都不敢觸犯,那至少也要抱緊強大之人的粗腿,讓自己不至於被強權幹掉。
原本李元景覺得李浩然、李世民、趙耶利眾人喜歡自己的曲譜,只是喜歡那些非常有名的,像古典十大名曲、《二泉映月》、《霓裳羽衣曲》等,但今天李浩然如此急切地說要自己的這《臨江仙》詞和曲譜,那就是說,後世的曲譜,不僅僅是那些特別有名的值錢,即使這些不是很有名,但只要寫得好,也很值錢呀。
後世這些不是很有名的,並不是寫得不好,其實後世的音樂家們,擁有更先進的創作技巧,和社會歷史生活經驗,創作的曲子更加完美,只不過後世音樂家較多,創作的曲譜特別好也特別多,不像前朝那樣,只有極少的音樂家創作極少的曲譜,即使創作得不怎好,也會天下傳唱,非常有名。
所以後世音樂家創作的曲譜,反倒不如前朝的那麼有名。
但李元景知道哪是前朝特別有名的,哪些不是,但李世民等大唐之人不知道啊,他們沒有見過這些詩詞、曲譜,不知道什麼十大名曲,他們只是憑自己的感受、禮節、領悟來判斷哪些是好的,哪些不好,那自己就不必考慮哪些是有名的,那些不怎麼有名,只要寫得好的,拿出來就可以了。
如果這樣的話,自己會那麼多唐朝之後的音樂家為無數詩詞譜的曲譜,如果自己把那些都寫出來賣出去,那自己就真的發財了!
要好好合計一下,怎樣才能把這曲譜賣出更高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