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面試優伶(第1/2頁)
章節報錯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倒是對李元景如何組織演唱會很感興趣,他們很想看看李元景怎樣組織的。
李世民也對怎樣組織演唱會感興趣,因此,他就說:
“六弟,既然房愛卿、杜愛卿想看看你怎樣組織演唱會,今天諸位愛卿正好就在這兒,我們就看看你怎樣組織這演唱會。”
李元景心說,你們這群人都是吃飽了撐的,這組織演唱會有什麼好看的?
後世的演唱會不外乎就是找兩個或者四個主持人、一些歌手,讓這些歌手唱一些歌。
大唐,以及以前朝代的宮廷、貴族之家,其實也經常舉行歌姬、優伶唱歌、舞蹈。
在古代,原本就是歌、舞、樂一體的,只是後來,有些詩人寫的詩不太適合配樂歌唱,所以詩和歌才分開了,但這之間其實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那些不太適合配樂歌唱的詩,其實還是能配樂歌唱的,只是唱起來韻律不太優美和諧罷了。
而那些能配樂歌唱的,就詩和歌融為一體了。
古詩中,大部分都是能配樂歌唱的,像王維的《渭城曲》,既是最了不起的詩,也是“一唱不足以表達離別之情,而疊之三唱。”的中國十大古典名曲。
所以,中國古詩就分為了兩種,一種是不能配樂歌唱的,稱為詩歌,另一種是能配樂歌唱的,稱為歌詩。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詩歌運動——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的旗幟就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這歌詩指的就是能配樂歌唱的詩。
對於詩歌和歌詩的區別,李元景記憶極為深刻:
李元景大學畢業之後,考了研究生,分數考夠了,但面試時,面試老師問了他兩個問題,一個是歌詩和詩歌的區別,另一個是慢詞的特點,李元景一個也沒有答出來,研究生泡湯了,他只好來到那個鄉下教書,日子天天過得捉襟見肘,為了多掙幾個錢,他寫網路小說,天天寫得頭昏腦漲,最後一頭撞在電腦上,撞死了,靈魂穿越來了這大唐。
其實中國的古詩詞,大多數都是能配樂歌唱的,當初柳永的詞風靡天下,“凡有市井處,皆能歌柳詞。”
李元景準備把唐代及其之後的詩詞中,後人配樂配得比較好的,把那些詩和曲譜全都寫出來,這些詩,再加上這些曲譜,不但能賣不少錢,還能繁榮大唐的文化,一舉多得。
這也是李元景這麼忙,卻依然決定在李世民舉辦中秋詩會的時候,舉辦演唱會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李元景準備把後世現代的那些歌曲也寫出來,那些現代歌曲才是能令大唐之人震驚的好東西。
此時的大唐,連真正的唐詩還沒有開始出現,可自己卻把後世的新詩歌形式拿出來,自然會無比地驚世駭俗。
李世民眾人想看自己怎樣組織演唱會,可現在,這演唱會連歌手都沒有選出來、歌曲沒有寫出來,甚至李元景都不知道大唐之人能不能唱後世的那些歌。
李元景有點為難,李靖看了看李元景說:
“趙王,我們大家其實就是想看看你怎樣組織這演唱會,所以你該怎樣組織就怎樣組織,不用顧慮我們,我們只是在旁邊看看,你怎樣組織我們就怎樣看,不影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