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施釉分又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

釉下彩是用生胚經過燒製之後的胚上,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然後再上釉,最後窯燒製成;

而釉上彩先將白瓷胎的瓷器燒製好,再在瓷器表面用彩畫裝飾,然後入窯燒製,畫的圖案和釉色是分開燒的。

釉下彩燒製的時候是先把泥坯用八百度高溫燒成素坯,在畫完之後,上完釉再經過一千兩百度到一千三百度左右的窯火進行燒製。

釉上彩是先用一千二百度到一千三四百度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然後再用彩畫裝飾之後用八百度進行二次燒製。

這樣,釉下彩燒製出來的瓷器色彩光潤、表面平滑、永不褪色、即使久經磨蝕、只要釉面完好,並不會減少產品彩繪時的色澤鮮豔度。

而釉上彩色料並沒有與釉料融合,所繪製的紋樣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沒有釉下彩光滑。

釉下彩繪主要以青花、釉裡紅以及釉下五彩為主。

釉上彩繪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為主。

釉下彩的色料是用高溫燒成的,所以顏色的變化難掌握;

而釉上彩色料是用低溫燒成的,所以燒出來的顏色變化不大。

在唐朝之前,人們根本不知道燒製瓷器時在瓷器胚的表面上釉,燒製出來時瓷器表面就會形成一層玻璃質,光滑漂亮,所以人們不能穩定地燒製出瓷器,只能靠運氣,在燒製出來的眾多陶器中,偶爾有一件兩件瓷器。

而唐朝之後,人們知道在瓷器胚上上釉畫彩了,但那時沒有溫度計,無法掌握火候溫度,所以燒製瓷器依然不能非常穩定成功,常常燒出敗窯。

而現在,李元景燒製瓷器的技術非常完備,雖然他現在製作不出來能測量一千度溫度的熱電溫控儀,和紅外測溫槍,但他製作出了能測量六百度的玻璃溫度計。

李元景計算好,在瓷窯近處開挖好測溫處,用這六百度溫度計,可以大致測量窯內的溫度。

雖然這樣測量很不準確,但總比沒有溫度計要好得多。

唐宋之後,雖然沒有溫度計,但那些窯匠們,也燒出了無數瓷器,現在自己有了這能測六百度的溫度計,肯定要比宋明時期出窯成功率要大得多。

李元景還告訴李世民眾人,一窯瓷器需要燒製一天時間,所以到明天這個時間就可以出窯了。

李世民告訴李元景,明天他還會過來看出窯,如果到時候真地成功燒出了瓷器,那李元景就是對大唐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看了裝窯,李元景又領著李世民眾人去看燒磚瓦,因為李元景特別著急趕快把磚瓦燒出來好蓋廠房、蓋住宅,所以李元景僱用了大批工人,製作磚瓦、建磚瓦窯。

現在,磚瓦廠已經制出了許多磚胚、瓦胚,窯也建出了好多個。

李元景為了試驗哪一種窯燒著成本特別低、出磚瓦速度特別快,哪一種窯適合家庭自己燒製,哪一種窯適合建窯廠燒磚瓦出售,他就建了各種型別的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