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書寫《渭城曲》(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這、這……
早晨的雨剛剛潤溼塵土,天氣放晴,道路潔淨清爽,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處,彷彿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
“柳”者,“留”也,離別的象徵,但一個“新”字,使離別色調清新明朗,而不黯然銷魂。
情深意濃的友人西出陽關,萬里長途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千言萬語盡在酒中,“更盡一杯酒”吧,西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白居易曾對王維的這首《渭城曲》極為推崇,他的《對酒五首》之一: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第四聲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句。
李明誠七人,全都看呆了:
這真是仙曲啊!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啊!
李元景看李明誠七人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他心中暗笑:
就知道你們看了這首詩,會是這副模樣!
這首詩不說你們,只要稍微識點字的人看了,或者說根本不識字,但只要聽了的,也都會被震驚到。
原本這首詩被王維寫出來之後,天下震動,青樓市井,紛紛傳唱,但一唱根本不足以表達送別之情,而疊之三唱,故又名《陽關三疊》。
後人曾評論唐詩開卷之作、壓卷之作,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當之無愧開卷之作。
而壓卷之作,除卻謫仙人李白、和詩史、詩聖杜甫,其作品仙人之賜,凡俗詩人難以望其項背,天下評客不敢妄評之外,其餘詩篇一共評出來五首壓卷之作:
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張繼《楓橋夜泊》
萬千唐詩,王維的這首《渭城曲》,能被評為唐詩壓卷之作之首,能會差嗎?
當然,李明誠七人只是感覺這首詩寫的特別特別好,但他們卻不會說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這樣的詩句,這兩句詩是杜甫所寫的《贈花卿》中的兩句。
李元景趁勢提筆把這首《贈花卿》寫了出來。
當然題目李元景改成了《贈友人》,把錦城改成了京城:
贈友人
京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這、這才是真正“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李明成七人都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