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虞世南 歐陽詢欣賞詩詞(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歐陽詢說:
“趙王,茶先不喝了,讓我們先欣賞一下趙王殿下的字幅吧!”
李元景寫的這些詩都是大唐貞觀之後著名詩人們寫的,經過了一千多年無數代人的賞析、評論,沙裡淘金淘出來的,所以李元景對這些詩的藝術成就一點兒也不擔心,但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字:
這兩位在書法上可是真正名垂青史的大師級人物啊!
包括李世民等眾人看他寫的字形開一代先河,非常震驚,但李元景非常擔心,他的字在歐陽詢、虞世南等真正書法大家眼中,將會顯得非常稚嫩、徒有其形、缺乏內涵、風骨、神韻,因而貽笑大方。
如果歐陽詢、虞世南二人對他的字評價太低,那以後他的字就不值錢了。
要知道,他可是一幅一百貫錢賣給了五姓七望七幅,他還指望以後再寫一些賣給他們呢,畢竟他寫字幅,一天能寫四五十幅,即使一幅一百貫錢也是四五千貫錢。
李元景的腦海中記的唐詩、宋詞、元曲,數量可多了去了,寫一個月不重樣完全不成問題。
李元景非常謙虛地對二人說:
“二位大人,元景年幼,頑劣愚鈍,讀書少,生活經歷少,無才無能,寫的詩很多都是看了一些書、聽了一些事,被一些人的經歷所感動,揣摩當時的情景、主人公的心思寫出來的,所以這些詩風格雜亂,內容淺薄,不敢入二位大人之眼。
我的字更是因為我年幼,懶惰,練習時間短,顯得幼稚、缺少風骨、內涵、神韻。
元景早就聽說二位大人詩書冠絕天下,一直都想前去拜訪二位大人,求教二位大人,但一直擔心才疏學淺,不敢打擾二位大人。”
歐陽詢和虞世南二人看李元景把姿態放得如此之低,如此謙虛,他們一時間都有點兒懷疑李元景的字和詩,是不是真的不怎麼樣,否則以李元景囂張狂妄的性情,只要他的字和詩能拿出手稍稍一點,他也不會這樣謙虛呀。
但如果他的字和詩真的不怎麼樣,李世民為什麼會親自來討要、李明誠等五姓七望之人願意出一百貫錢買啊?
如果說李世民是因為喜歡李元景,他的弟兄們前六個只剩下了他們兩個,所以他有心照顧、提攜李元景,就使勁吹捧李元景,但五姓七望的李明誠等人,卻不會這樣啊。
五姓七望眼高於頂,不說李元景一個小小的、無權無勢的王爺,即使貴為太上皇的李淵和李世民,他們也不怎麼放在眼裡。
李淵和李世民做的什麼事情,不合他們心意了,他們依然敢鬧,用罷朝、罷官、罷市等手段逼迫李淵、李世民按他們的心意行事。
虞世南拱手對李元景說:
“趙王謙虛了!
早就聽說趙王聰明、非常有能力,只是伯施和歐陽大人忙於俗務,少於禮節,還望趙王見諒。”
歐陽詢在一邊已經等急了,李元景一直說話,卻不請他們看他的字和詩到底怎麼樣,現在他真有點兒擔心,李元景的字和詩真的不怎麼樣,如果真的不怎麼樣,那他和虞世南二人興師動眾地跑來,就很不值了,畢竟在書法和作詩上,他們二人可是當下大唐的領袖。
於是他就開口說:
“趙王才剛剛十四歲,做詩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字練習得少,因此平常一些,也很正常,所以趙王不用妄自菲薄。”
歐陽詢甚至都想說:
“我們兩個既然來了,你就讓我們看看,如果你的字和詩哪裡有缺點,我們給你指點一番,對你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的機會”等話語了。
但礙於李元景身份地位高貴、傳說性格囂張狂妄,他沒有把這些自高自大的話說出口。
李元景聽了二人的話,就誠懇、謙虛地把二人請到桌前,請他們指點他寫的這些字和詩。
李元景剛才寫了十幾幅字幅,最上面的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